关于假冒网站的声明

图书搜索: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对…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2015年北京书展书目

2015年美国书展书目

2014年北京书展书目

2014年伦敦书展书目

2013年伦敦书展书目

2012年北京书展书目

2012年伦敦书展书目

2011年北京书展书目

2010年伦敦书展书目

2010年北京书展书目

“台湾可以向大陆体制学什么”——《中国集体领导体制》

2014年03月21日

 

     

2013-07                              2014-01

胡鞍钢                               胡鞍钢

978-7-300-17540-9                    978-988-8263-69-1

《中国集体领导体制》繁体字版由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于2013年1月初在香港出版发行。本书介绍了中国特色的“集体领导制”就是指由多人组成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及其集体领导机制。中央政治局常委又分别代表党和国家的不同领导机构,形成了分工合作与协调合力的“集体领导制”。因此,这一制度的最重要特征就是“集体”二字:是“集体成员”,而不是“个人”(如总统);是“多个机构”,而不是“一个机构”;是“集体智慧”,而不是“个人智慧”;是“集体决策”,而不是“个人决策”。 中国特色的“集体领导制”体现在五大机制:集体交接班机制;集体分工协作机制;集体学习机制;集体调研机制;集体决策机制。集体领导制比个人总统制具有明显的信息优势和决策优势。本书强调了中国“集体领导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创新,而是具有深刻意义的制度创新和治道变革,它超越了几百年来美国等政治制度的“一党控制”、“两党分治”、“三权分立”、“总统(个人负责)制”的实践与理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智慧和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智慧。中国共产党及其国家机构实现民主集中制,这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集体领导制”,非常适合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极其适宜于中国的发展阶段和社会条件,十分适应于来自国内外各方面的考验和挑战,也特别有利于中国创造发展奇迹、治理奇迹。当然这一制度需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不断进步。 

台湾《旺报》4日社评,原题《台湾可以向大陆体制学什么》,全文摘编如下:

大陆学者、北京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日前接受台湾《旺报》访问,畅谈了大陆政治体制的优点,这对于习惯西方政治模式的台湾读者来说,或许并不容易理解,也不容易接受,甚而可能感到突兀。但是,在另一方面,西方或是台湾版的民主制度,也确实越来越为人们所诟病,金权政治、党派对立、民粹倾向、短视近利、政策买票、五日京兆、选民冷感等等,均是人们提到过的弊病。

很长一段时间,支持西方民主模式的人们,在面对各种质疑时,总是惯性的提出经典性的回答:民主制度不是完美的,但却是已知的制度中最好的一种。“别无选择”,似乎是西方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的两大支柱──的最佳、最通行的辩护词。

中国崛起之后,大陆当局,也包括大陆的官方理论界,以及部分华人知识圈,似乎开始对中国大陆的政治体制重新燃起了信心,“中国模式”一时之间成了显学。胡鞍钢的论点,也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所产生的,而且有着相当的代表性

胡鞍钢是中国国情研究的权威,他主张大陆的“集体领导制”远优于美国“个人总统制”和“三权分立”制。他认为美国总统虽然是民主选举产生,但总统一旦产生,就是个人集权制度。而“中国集体领导制”下,“多人领导比一人要好”。胡鞍钢认为,中国政治家的产生要经过很多历练过程,中共领导人的产生过程,已经形成一套制度安排、制度学习,既竞争,同时又避免拉票,比较务实。干部的学习也有一套制度安排。胡鞍钢指出大陆领导人淘汰的过程,一方面是选举,第二是筛选,不调研、不学习就会遭到淘汰。

集体领导、政绩导向、循序渐进、重视调研学习,这是胡鞍钢眼中大陆政治体制的优点,也是中国模式的优势所在。其实,如胡鞍钢所提到的,“选举”的机制也存在大陆政治体制之中,在大陆政治人才的选拔过程中,各种形式的推荐、提名、票决都发挥一定的作用。也就是说,对于中国模式的支持者来说,是否“选举”,并非中西方政治体制的根本的、主要的差别。根本的关键在于,西方民主制度似乎已经走上了“唯选举论”的歧路和窄路,这使得“选举”的弊端也发挥到极致,前述西方民主政治的几大流弊,就几乎和这种“唯选举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要评价胡鞍钢的论点,要比较中西方政治模式的优劣,其实还是要回到台湾的政治社会的现实脉络来讨论。从陈水扁政府到马英九政府,台湾民众对政治现况的不满并没有消除,只不过问题的焦点似乎出现了转移。陈水扁时代,政府官员的一大特点是讨好、煽动民粹,马英九政府的官员,却普遍呈现脱离民意、背离民心,不知民间疾苦的共性。

有趣的是,媒体往往认为,陈水扁任用的政务官,往往多出于政治或选举的考虑,那些最擅于挑动民粹情绪的官员,也往往是政治任命或胜选思考下的产物。

然而,面对马政府官员的政策无感、治台无方,媒体又往往认定,这是因为马政府惯于任用学者型官员、偏好博硕士高学历所致,认为应该多任用具有选举经验、能够掌握民意趋向与媒体好恶的政务官。日前,作家吴念真更向政府官员开炮,强调“台湾最糟糕的就是知识分子误国。他们在位置上时一直掠夺,并没有真正奉献。他们很傲慢,永远不承认自己不懂,也不聆听平民百姓的意见”,吴念真甚至说“一个政府博士太多,不是好事,而是悲剧”。

这些观点,其实都充满了片面性。选举出身的官员,未必真的有体恤百性的理念,也可能是吴念真批判的掠夺者,傲慢与脱离百姓的问题,也未必就是因为高学历。真正的核心问题,还在于我们的官员选拔制度中,缺少了调查研究、向基层学习,切实掌握民众需要与问题根源的相关历练。相反,在大陆的政治传统中,调查研究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一切决策、论断、结论,都来自于调查研究”,调查研究也是中共党内“克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前提”。政府官员脱离民众、脱离现实的问题,根源不在于是否参选、是否博士,而在于养成的过程,在于任职之后的决策模式与工作方法。如果说,台湾有什么可以向大陆学习的,官员的调研工作、学习制度就是我们值得借鉴、参考。

台湾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又普遍信仰自由主义,我们在实施西方政治体制的同时,应该对“中国模式”是否优越的问题保持客观,尤其大陆重视官员的调研与学习,更值得台湾学习。

人大出版社天猫旗舰店 | 书香缘电子书店 |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网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中国一考网 | 教研服务网络 | 人大社内网 | 友情链接
京ICP证130369号 新出网证(京)字0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1号  有网站下载或登录的问题请联系:010-62515491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62514760 E-mail:club@cru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