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国-中国人民友好协会主办的《美中评论》杂志2017年夏季第40期刊发了对李景治教授的《中国和平发展与构建和谐世界研究》一书的书评,题为《全球思考模式转变背景下我国对外交往工作的巨大影响》。全文指出了新时期和平发展与构建和谐世界的迫切需要,阐发了《全球思考模式转变背景下我国对外交往工作的巨大影响》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观点,并肯定了此书对于分析研究中国在大国崛起进程中始终坚定和平发展与构建和谐世界的决心。
《美中评论》杂志 2017年夏 第40期Vol 3刊发书评
以下是书评全文的译文:
全球思考模式转变背景下我国对外交往工作的巨大影响
简•拉贝尔
爱一个人和他/她的朋友对当前这个旧体系瓦解、新体系形成的时刻至关重要。
1859年,达尔文在他的《物种起源》中曾指出,自然的根本法则是适者生存,即是通过独立生活、竞争和冲突筛选出最适于自然生存的物种。在该理论发表后的150年间,我们始终专注于在现实中贯彻这一理论的实施。我们竟这样对该理论深信不疑。
科学中的新发现却颠覆了这一理论。纽约时代的畅销书作家格雷格•布雷登就详细描述了这一颠覆,并结合其与科学、精神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来论述。我们现在知道心脏内有脑细胞存在,知道关于人类进化的故事并不正确,也知道新人类在20万年前就完成了进化,且并非由猿变异而来。除此之外,我们还知道了更多的东西。
格雷格解释道,自然实际上是建立在一种合作互助的形式之上,而我们人类却离这种形式渐行渐远。
“新的科学发现显示,从人类的个人健康与关系一直到全球的战争与和平,生命的现实是我们的‘信仰之潮’影响组成一切的量子物质的形成,这个影响因素是无可替代的。我们经历的一切东西都与我们从这个世界、我们所能及和所不能及的和从我们自身得到的东西息息相关”。
这个星球上生活的很多人都在从分离、竞争和冲突模式中觉醒,转而去寻求友谊、合作和解决冲突的和平方法。从目前这篇文章里,你将了解到有多少人正在生活中渴望和平,并愿为此目标付出努力,来共同创造一个更加清醒的世界。
盖尔亚洲出版公司即将出版的新书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表达。《中国和平发展与构建和谐世界研究》主要探讨了很多中国在崛起为世界大国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中国的发展重心是和平发展,而不是传统的扩张侵略中伴随而来的冲突与战争。
这本书描述了崛起的形式,尤其描述了英国、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崛起形式。为了实现在领土和资源方面的目的,这些国家选择通过军事、经济以及资源方面的优势来控制其它国家。通过以上的方式,这些国家也实现了不同类型的崛起。这本书对这些国家以“霸权为主导”的措施进行了理论研究,并分享了自己对这些措施的一些看法。
有人认为中国的大国崛起过程无异于过去大国崛起的情况,因此对中国的产生了恐惧,甚至产生了反华情绪和政策。本书作者对这种观点也进行了研究。中国政策再次重申其对于推进世界和平与和谐的目的。这种坚持和平发展的理念根植于中国文化中,并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以成文形式确立下来。
新的国际秩序只有在一个和平与协作的环境中才能最好地发挥作用。这本书就描述了中国在构建这一环境中所遇到的挑战,包括与美国、日本及台湾的问题、边境争端、传染病、能源问题、安全问题、经济全球化、对外关系、贸易问题、金融问题以及环境问题。
严峻的环境退化来源于中国极速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行为,特别是中国在发展产品制造时全然忽略了要保护土地、空气和水资源的健康。针对这一问题,地方和国际力量的投入以及中国采取的措施都在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中有所体现。
书中的表格和论述都详细记录了中国在解决这些繁杂的国内外问题上采取的行动,并对中国加入联合国维和行动,参与国际救援,再到医药外交等举措进行了讨论。这些举措都归于中国在和平发展和建设和谐世界方面制定的国际决策。
中共中央党校助理研究员陈继敏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实际上是一种侧重于本国内政而无心进行对外扩张的内向型文明”。
“然而在近代,中国曾承受来由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的压制,并经历了一段艰辛的岁月。鉴于此,一些海外学者相信在中国崛起后,她过去所经受的苦难将会导致中国的民族主义者情绪上的巨大波动,也因此会使其他国家的利益遭受损害”。
“但正好相反,中国从近代历史中吸取了两点教训:一个是中国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富强的国家,另一个则是中国必须要维护和平和稳定。事实上,那些曾遭受苦难的国家最为了解和平与稳定的价值”。
“此外,对中国来说,采取任何独断或侵略的行动都是不理智的,这将很有可能干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已成为国际社会不可或缺的一名成员,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的重大国际责任”。
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的决心以及我们推进友好关系工作的决心始终是并行的,二者都非常重要。希望未来将这一伟大事业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