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法律硕士研究生用书) |
|
|
|
作 者:姚辉 |
出版时间:2007-09-12 |
字 数:729 千字 |
书 号:D1661 |
ISBN:978-7-300-08482-4 |
开 本:16 |
包 装:平 |
印 次:1-9 |
译 者: |
|
定价:¥49.80 |
|
查看评论摘要 |
购买图书或索要库存书目,请访问网上书店(http://club.crup.com.cn),联系电话:010-82501766 |
|
|
|
|
|
|
|
内容简介 |
|
本教材既不是学理教科书(text book),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案例教程(cases & materials),更非“以案说法”(law story);而是如前所述理念的尝试。编著者试图透过理论阐述、案例分析以及阅读材料的提供,尽可能全面地为民法的研习者展开一条着重于方法和思考的路径。 本书分十八章讲述了民法总论、分论的全部内容,语言简洁、流畅,但绝不缺乏学术深度,读后有厚积薄发之感。其中各种资料丰富,和作者授课时旁征博引、神采飞扬的风格颇为一致。相信在民法学习的不同阶段和怀着不同学习目的的读者都能从本书中获得有益的知识和启发。 |
|
|
|
作者简介 |
|
姚辉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民商法教研室主任,兼任《判解研究》杂志执行主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 |
|
|
|
章节目录 |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法的概念及性质 一、辞源 二、民法与市民社会 三、民法与私法 四、近代民法与现代民法 第二节 民法的法源及其适用 一、法律渊源及其扩张 (一)原则 (二)习惯 (三)道德 二、民法的法源及其适用 (一)宪法 (二)法律 (三)行政法规 (四)地方法规 (五)司法解释 (六)法理(学说) 三、民法的解释 四、法律适用中的利益衡量 第三节 民事权利 一、法律关系 (一)法律关系的意义 (二)法律关系的要素 二、民事权利体系 (一)权利的解读 (二)权利的实现及救济 (三)权利冲突与权利限制 三、支配权 四、请求权 (一)请求权体系 (二)请求权的竞合与聚合 五、形成权 六、抗辩权 第二章 民事主体 第一节 自然人 一、自然人的能力 (一)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二)责任能力 二、两种特例 (一)胎儿的保护 (二)死者的遗存 三、合伙 (一)第三主体? (二)商业合伙、有限合伙和隐名合伙 第二节 自然人人格权的保护 一、人格、人格权、人格权法 二、一般人格权 三、具体人格权 (一)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 (二)姓名权、名称权 (三)肖像权 (四)名誉权 (五)隐私权 第三节 法人 一、法人的本质 二、法人的类别 (一)典型分类 (二)中国的分类 三、法人的能力 (一) 权利能力 (二) 行为能力 四、法人人格的否认 第三章 法律行为 第一节 法律行为制度的功能 一、从“法律行为”到“民事法律行为” 二、法律行为、事实行为、准法律行为 三、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 第二节 意思表示 一、意思表示的涵义及其结构 二、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 三、意思表示瑕疵 (一)欺诈、胁迫 (二)乘人之危 (三)重大误解 (四)显失公平 第三节 法律行为的效力 一、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二、法律行为的生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三、欠缺生效要件的法律行为 (一)效力待定的法律行为 (三)法律行为的无效 第四节 法律行为的代理 一、显名代理和隐名代理 二、直接代理和间接代理 三、本代理和复代理 四、无权代理 (一)代理权 (二)狭义无权代理 (三)表见代理 第四章 时效 第一节 消灭时效与取得时效 一、时效概说 二、消灭时效与取得时效 三、诉讼时效与消灭时效 第二节 诉讼时效 一、诉讼时效的客体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 三、诉讼时效的期间 第二编 物权法 第五章 物权总论 第一节 物权的性质 一、定义 (一)物 (二)物权 二、物权与债权 三、物权法,还是财产法? 第二节 物权法基本原则 一、平等保护 二、物权法定 三、公示公信 四、权利限制 第三节 物权请求权 一、物权的保护 二、物权请求权的种类 (一)确认物权 (二)返还原物 (三)排除妨害 (四)消除危险 (五)恢复原状 (六)损害赔偿 第四节 占有 一、从事实到权利 二、占有的效力 (一)权利推定 (二)事实推定 (三)动产物权的善意取得 (四)占有物的使用收益 (五)占有人的赔偿责任 三、占有的保护 第六章 物权变动 第一节 物权行为 一、涵义 二、评价 (一)关于物权行为独立性理论 (二)关于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 三、物权变动的规范模式 (一)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 (二)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 第二节 物权变动的公示 一、不动产登记 (一)登记的性质 (二)登记的效力 (三)登记机关 二、动产交付 第七章 所有权 第一节 概述 一、财产、产权、所有权 二、所有权的权能及限制 (一)所有权的权能 (二)所有权的限制 第三节 国家、集体和私人所有权 一、国家所有权 二、集体所有权 三、私人所有权 四、社会团体所有权 第三节 所有权的取得 一、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 二、善意取得 (一)功能 (二)要件 (三)效果 (四)善意取得与物权行为理论 三、拾得遗失物 四、时效取得 第四节 共有 一、与共有相关的概念 二、按份共有 二、共同共有 三、共有中的优先购买权 第五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 一、名称及涵义 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内容 (一)专有权 (二)共有权 (三)管理权 第六节 不动产相邻关系 一、“相邻关系”抑或“相邻权” 二、相邻关系与地役权 三、相邻关系的规制 第八章 用益物权 第一节 用益物权类型的物权规范 第二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 一、要义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 第三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出让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划拨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效力 三、建设用地使用权与地上权 第四节 宅基地使用权 一、定义 二、要义 第五节 地役权 一、概念 二、要义 第九章 担保物权 第一节 一般理论 一、总说 二、担保物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抵押权 一、抵押权的设定 二、抵押的效力 三、抵押权的实现 五、动产浮动抵押权 六、最高额抵押权 第三节 质权 一、概述 二、动产质权 (一)动产质权的标的 (二)动产质权的设定和所担保的债权范围 (三)出质人和质权人的权利和义务 (四)动产质权的实现 三、权利质权 (一)权利质权的概念 (二)有价证券质权 (三)基金份额质权与股权质权 (四)知识产权质权 (五)应收账款质权 第四节 留置权 一、成立条件 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三、留置权的实现 第五节 非典型担保 一、概说 二、优先权 三、让与担保 四、所有权保留 第三编 债法总则 第十章 债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 债的概念 一、什么是“债” 二、债权与请求权 三、债务与责任 第二节 债的种类 一、单一之债与多数人之债 二、按份之债与连带之债 (一)按份之债 (二)连带之债 (三)不真正连带债务 三、简单之债与选择之债 四、特定之债与种类之债 五、财物之债与劳务之债 第十一章 债的发生 第一节 总说 一、概念 二、债的发生原因 第二节 无因管理 一、无因管理的性质 二、无因管理的构成 三、无因管理的效力 (一)管理人的义务 (二)管理人的权利 第三节 不当得利 一、不当得利的构成 二、不当得利的类型化研究 (一)给付不当得利的类型 (二)非给付不当得利的类型 第十二章 债的移转和消灭 第一节 债权让与 一、债权的让与性 二、债权让与的效力 (一)债权让与的内部效力 (二)债权让与的对外效力 第二节 债务承担 一、免责的债务承担 二、并存的债务承担 第三节 债的消灭 一、清偿 二、抵销 三、提存 四、免除 五、混同 第四编 债法分则(一):合同法 第十三章 合同的订立 第一节 合同概述 一、我国法上的合同概念 二、合同关系 三、合同类型 第二节 合同的订立 一、要约和承诺 二、缔约上过失 三、格式合同(条款) 第三节 合同的形式 一、合同形式的功能和目的 二、合同形式欠缺的法律后果 第十四章 合同的履行 第一节 合同的效力 一、合同效力的根据及其表现 二、合同效力的价值判断标准 (一)合同自由 (二)合同正义 (三)效率与安全 第二节 合同的履行 一、履行的意义及其原则 二、履行中的附随义务 三、履行中的抗辩权 (一)同时履行抗辩权 (二)不安抗辩权 (三)先履行抗辩权 四、合同的保全和保证 (一)债的保全 (二)代位权 (三)撤销权 (四)合同的保证 第十五章 合同的解除 第一节 总说 一、概念 二、解除的程序 三、解除的效力 第二节 法定解除 一、概念 二、法定解除的条件 (一)因不可抗力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 第三节 约定解除 一、协议解除 二、行使约定解除权的解除 第十六章 违约责任 第一节 违约责任概述 一、违约责任与合同责任 二、违约责任与瑕疵担保责任 第二节 违约责任的构成 一、归责原则 二、责任构成要件 第三节 违约形态 一、违约救济与违约形态 二、预期违约 三、实际违约 (一)拒绝履行 (二)迟延履行 (三)不适当履行 (四)部分履行 第四节 违约责任形式 一、实际履行 二、支付违约金 (一)违约金的分类及其责任成立 (二)违约金数额的调整 (三)违约金责任与强制实际履行、损害赔偿金的关系 三、损害赔偿 (一)意义和性质 (二)损失的分类 (三)损害赔偿范围的确定 (四)违约的非财产损害赔偿 第五编 债法分则(二):侵权法 第十七章 侵权行为和侵权责任 第一节 侵权行为 一、侵权行为的概念 二、侵权行为法 (一)救济法抑或权利法 (二)保护权利抑或利益 (三)侵权行为法抑或侵权责任法 三、侵权行为法的规范模式 第二节 侵权责任及其构成 一、作为责任的侵权行为 三、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一)概说 (二)过错责任 (三)过错推定 (四)无过错责任 (五)公平责任 第三节 一般侵权责任构成要件 一、基本原理 二、过错 三、因果关系 四、损害 五、抗辩事由 第四节 共同侵权 一、特征 二、共同侵权的责任承担 三、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 四、共同危险行为 第五节 特殊侵权 一、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侵权责任 二、产品责任 三、高度危险作业 四、环境污染致人损害责任 五、地面施工致人损害责任 六、物件致人损害责任 七、动物致人损害责任 八、监护人责任 九、雇主责任 十、专家责任 第六节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一、概念 三、责任构成 三、责任承担 第十八章 侵权责任的承担 第一节 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 一、概述 二、责任方式 第二节 人身损害赔偿 一、一般伤害的赔偿范围 二、致人伤残的损害赔偿 三、致人死亡的赔偿 第三节 精神损害赔偿 一、概说 二、精神损害赔偿额的判定 第四节 损害赔偿额的调整 一、公序良俗 二、损益相抵 三、过失相抵 |
|
|
|
|
精彩片断 |
|
|
|
|
|
书评 |
|
|
|
|
|
其他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