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21世纪高等院校法学系列基础教材·必修课) |
|
|
|
作 者:张旭 李永红 |
出版时间:2003-01-28 |
字 数:531 千字 |
书 号:D0720 |
ISBN:7-300-04460-3 |
开 本:16 |
包 装:平 |
印 次:1-4 |
译 者: |
|
定价:¥29.00 |
|
查看评论摘要 |
购买图书或索要库存书目,请访问网上书店(http://club.crup.com.cn),联系电话:010-82501766 |
|
|
|
|
|
|
|
内容简介 |
|
序言 刑事诉讼法是教育部确定的法学高等教育14门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这本刑事诉讼法专业教学用书是严格按照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基本要求》中刑事诉讼法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的。作为法学本科教育的基础教材,本书是以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原理、刑事诉讼的基本法律规范、刑事诉讼的基本教学案例以及刑事诉讼的国内外基本资料为内容编写的。在编写中,我们努力将基本原理的阐述与最新理论研究成果的评介,法典条文的解读与司法解释的理解,基本知识的运用与诉讼案例的分析以及中外刑事诉讼制度的比较鉴别,结合起来并融会贯通,形成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结构,便于教师与学生更新知识,理论联系实际。 本书共分三编,二十五章,每章由提要、重点问题、正文阐述包括司法应用和课后复习五个部分组成。 提要和重点问题:提要和重点问题归纳了本章的基本内容,提出了本章中教学大纲所要求掌握的最主要的问题、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知识点,是学生学习本章的人门指导。建议教师结合本科阶段的教学要求和教学规律,围绕重点问题,展开课堂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刑事诉讼的法律知识、训练刑事诉讼法律思维,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民主的、科学的刑事诉讼法治理念,为学生在大学本科教育后深入研究或者从事司法实务打下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正文阐述:正文阐述是在提要和重点问题的基础上的全面展开,主要包括对本章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的界定和论述;对有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含义的理解和运用;对学术界通说研究观点及外国有关学说情况的评介。为了强化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建议教师在讲授时,从比较、实证的角度适当穿插古今中外相关的刑事诉讼法知识材料,包括学理上的重大论争和司法中的鲜活实例,以便学生在比较中思考、在实证中提高。建议学生在学习时将法学原理、法律规范和司法实务有机结合,同时关注刑事诉讼法学学术的最新动态和国家的刑事诉讼法制的最新进展,这样不但能够全面了解、掌握本章的基本知识,而且能够适应刑事诉讼法领域法律发展和理论创新的需要。 司法应用:司法应用是本教材编写创新之处。它是针对在司法实践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向学生讲授如何运用法律有关规定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司法应用的撰写内容绝不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重复,它是帮助学生完成从理论到实务的转换。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念和知识方法,解决法律运行中的具体问题;建议学生关注法制运行的实际状态,并要善于利用各种途径获取司法实践中的各种相关信息,通过实例的思考、分析和讨论,训练解决有关诉讼法律问题的能力。 课后复习:课后复习是针对本章讲述的内容所出的选择、简答和论述等形式的练习题。学生通过思考解答这些问题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还可以从较深的层面上思考理论问题,培育学术研究的兴趣和能力。建议教师根据教学进程,适时要求学生对重点问题完成作业,建议学生在课后复习时对重点问题进行书面解答,以巩固所学知识的掌握。 总之,本书是在传统的教材编写基础上,尝试采用了一些新的体例编排写成的。我们期盼本书能够实现满足法学本科阶段刑事诉讼法学教学的要求。 本书写作分工如下: 张 旭:第一、二、三、四、六章; 李永红:第七、十二、十四、十五、十七、十八、十九章; 葛志华:第五、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章; 易继松:第九、十、二十一、二十二章; 于世忠:第十三章。 另外,第十一章由张旭和葛志华共同撰写;第十六章由张旭和易继松共同撰写;第二十章由张旭和李永红共同撰写;第五章第十七节和本书大部分章节的“司法应用”、“课后复习”由李永红撰写。 本书由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长期从事刑事诉讼法教学、研究和实务的教授、副教授及讲师共同撰写完成。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借鉴了近年来诉讼法学理论研究的新成果以及专著、各种新版本的刑事诉讼法学教材、教学辅导材料。在此特致最诚挚的谢意。 张旭 2002年12月 |
|
|
|
作者简介 |
|
|
|
|
|
章节目录 |
|
第一编 绪 论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法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的法律渊源 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学 第四节 刑事诉讼法学的若干基本观念 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刑事诉讼立法的历史概况 第二节 刑事诉讼模式 第二编 总 论 第三章 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根据和任务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制定的目的和根据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第四章 刑事诉讼中的司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 第一节 刑事诉讼中的司法机关 第二节 刑事诉讼参与人 第五章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和基本审判制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 第三节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第四节 依靠群众 第五节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六节 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七节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第八节 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第九节 各民族公民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第十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第十一节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 第十二节 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 第十三节 依照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节 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 第十五节 陪审制度 第十六节 公开审判制度 第十七节 两审终审制 第六章 管辖 第一节 管辖的概述 第二节 立案管辖 第三节 审判管辖 第七章 回避 第一节 回避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回避的种类、理由和适用的人员 第三节 回避的程序 第八章 辩护与代理 第一节 辩护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辩护制度的内容 第三节 代理制度 第九章 证据概述 第一节 证据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证据制度 第三节 法定的证据种类 第四节 证据的分类 第十章 证明 第一节 证明概述 第二节 证据的收集和运用 第十一章 强制措施 第一节 强制措施的概述 第二节 拘传 第三节 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 第四节 拘留 第五节 逮捕 第十二章 附带民事诉讼 第一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条件 第三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程序 第十三章 期间、送达 第一节 期间 第二节 送达 第十四章 刑事诉讼的中止和终止 第一节 诉讼中止 第二节 诉讼终止 第三编 分 论 第十五章 立案 第一节 立案的概念、任务和意义 第二节 立案的材料来源和条件 第三节 立案的程序 第十六章 侦查 第一节 侦查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侦查行为 第三节 律师在侦查阶段对犯罪嫌疑人的法律帮助 第四节 侦查终结 第五节 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 第六节 补充侦查 第七节 侦查监督 第十七章 起诉 第一节 起诉的概念、任务和意义 第二节 审查起诉 第三节 提起公诉 第四节 不起诉 第五节 提起自诉的程序 第十八章 第一审程序 第一节 第一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审判组织 第三节 对公诉案件的审查 第四节 开庭审判前的准备 第五节 法庭审判 第六节 简易程序 第七节 自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 第八节 判决、裁定和决定 第十九章 第二审程序 第一节 第二审程序概述 第二节 第二审程序的提起 第三节 第二审程序的审判 第四节 上诉不加刑原则 第五节 对扣押、冻结财物的处理 第二十章 死刑复核程序 第一节 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死刑核准的权限 第三节 判处死刑案件的复核程序 第二十一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一节 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第二节 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材料来源和审查处理 第三节 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 第四节 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的重新审判 第二十二章 执行 第一节 执行程序概述 第二节 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程序 第三节 执行的变更与其他处理 第四节 人民检察院对执行的监督 第二十三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第一节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概述 第二节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特有原则 第三节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特点 第二十四章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与司法协助制度 第一节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概念和立法 第二节 涉外刑事诉讼的特有原则 第三节 涉外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特点 第四节 司法协助制度。 第二十五章 刑事赔偿程序 第一节 刑事赔偿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刑事赔偿范围 第三节 刑事赔偿程序 参考书目 |
|
|
|
|
精彩片断 |
|
|
|
|
|
书评 |
|
|
|
|
|
其他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