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高级教程(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
|
|
|
作 者:金江军 |
出版时间:2005-03-31 |
字 数:426 千字 |
书 号:D1191 |
ISBN:7-300-06292-X |
开 本:16 |
包 装:平装 |
印 次:1-2 |
译 者: |
|
定价:¥28.00 |
|
查看评论摘要 |
购买图书或索要库存书目,请访问网上书店(http://club.crup.com.cn),联系电话:010-82501766 |
|
|
|
|
|
|
|
内容简介 |
|
本书分析了政府CIO的由来、职责、地位、素质要求和培养方式,论述了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重要意义、基本模式和理论模型,从西方政府再造运动和新公共管理理论引出了电子政务与政府体制改革、政府管理创新的关系,并着重阐述了政府资源规划和政务流程再造,提出建立以政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阳光型政府和以政府危机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敏捷政府。 本书从宏观经济、财政、税务、工商等四个经济管理领域,人口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社会保障等三个社会管理领域,规划、土地、环境等三个城市管理领域深入阐述了信息时代政府管理问题,从执政为民引出了电子政务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方面的作用,指出了客户关系管理思想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从协同商务和商务智能引出了协同政务与政务智能这两种电子政务高级形式,并分析了它们的技术基础。 本书从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和安全基础设施等三个方面论述了电子政务安全体系;分析了电子政务标准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并从技术、业务、工程等三个方面建立了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指出了电子政务面临人才短缺问题,设计了电子政务人才培养体系;阐述了政府信息化战略以及电子政务规划与实施方案编写方法,并给出了具体实例,讨论了三种电子政务建设模式;论述了电子政务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指出了非政府组织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电子政务项目实施的若干问题,包括项目咨询、项目管理、项目监理、项目审计等。 本书阐述了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和方法,以及如何建设政府数据基础设施,如何开展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介绍了空间信息技术、虚拟存储技术、Web服务技术、网格技术及其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分析电子政务现状并提出了对策,提出了欠发达地区开展电子政务建设的方法,还对若干电子政务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 |
|
|
|
作者简介 |
|
|
|
|
|
章节目录 |
|
第1章 绪论 1.1 政府CIO及其由来 1.2 政府CIO的职责与地位 1.3 政府CIO的素质要求 1.4 政府CIO的培养体系 第2章 电子政务的基础理论 2.1 电子政务及其发展阶段 2.2 开展电子政务的重要意义 2.3 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 2.4 电子政务的理论模型 第3章 电子政务与政府创新 3.1 政府再造与新公共管理 3.2 电子政务与政府改革 3.3 电子政务与阳光型政府 3.4 危机管理下的敏捷政府 第4章 信息时代的政府管理 4.1 信息时代的经济管理 4.2 信息时代的社会管理 4.3 信息时代的城市管理 第5章 信息时代的公共服务 5.1 公共服务理论概览 5.2 政府公共服务手段 5.3 客户关系管理在公共服务中的应用 5.4 通过电子政务完善公共服务的典型案例 第6章 协同政务与政务智能 6.1 协同商务与协同政务 6.2 协同政务的技术基础 6.3 商务智能与政务智能 6.4 政务智能的技术基础 第7章 电子政务安全体系 7.1 电子政务“安全第一” 7.2 电子政务安全技术 7.3 电子政务安全管理 7.4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基础设施 第8章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 8.1 电子政务标准化问题与对策 8.2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现状 8.3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 第9章 电子政务人才培养 9.1 电子政务面临人才短缺 9.2 公务员电子政务培训 9.3 电子政务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 第10章 电子政务发展战略、规划与建设 10.1 政府信息化战略 10.2 电子政务规划与实施方案 10.3 各级电子政务规划实例 10.4 电子政务建设模式 第11章 电子政务组织管理 11.1 电子政务是“一把手”工程 11.2 电子政务的组织机构 11.3 电子政务的管理制度 11.4 非政府组织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作用 第12章 电子政务项目实施 12.1 电子政务项目咨询 12.2 电子政务项目管理 12.3 电子政务项目监理 12.4 电子政务项目审计 第13章 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13.1 政府信息资源与政府竞争力 13.2 政府数据基础设施 13.3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 13.4 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思路 第14章 电子政务技术及其应用 14.1 空间信息技术及其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14.2 虚拟存储技术及其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14.3 移动通信技术及其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14.4 网格计算技术及其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第15章 中国电子政务现状与对策 15.1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分析 15.2 地方政府电子政务模式 15.3 欠发达地区电子政务建设之路 第16章 电子政务典型案例分析 16.1 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 16.2 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电子政务 16.3 杭州市政府门户网站 16.4 南京市地税局电子政务 16.5 乐山市财政核算中心网 参考书目 |
|
|
|
|
精彩片断 |
|
总 序 纪宝成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系统科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对国家和公共组织进行有效治理的管理活动。公共管理学是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体系。它是一个科际整合的交叉学科群,是以解决公共问题为导向的应用科学。 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政府管理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世界很多国家都产生过重要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是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源地之一。 现代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研究和教育于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迄今有上百年的历史。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研究和教育的恢复和重建,自此以后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研究和教育得到长足发展。 根据新形势下社会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要求,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公共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共事务和行政管理干部培训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公共事务和行政管理干部队伍,1999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并决定于2001年10月在我国首次进行MPA招生考试,2002年3月MPA学员正式入学。 为了提高我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水平,保证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健康、顺利发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和人事部于2001年2月成立了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教材工作小组就教材建设问题专门进行了讨论。 80年代以后我国出版了一些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教材,这些教材在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缺陷,即教材相对比较分散,不系统,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联系实际不够。 公共管理是一个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学科,公共管理实践尚在不断发展中,因而公共管理教育也处在探索和发展阶段。为适应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对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的需要,不断探索回应公共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反映国内外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这套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本套教材包括按照国务院学位办确定的《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要求而编写的9门核心课程教材,也包括公共管理各领域、各新兴学科的方向性必修课程教材及部分选修课程教材。 本套教材力求体现如下特色:第一,系统完整,基本涵盖了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专业教育的主要知识领域;第二,反映国内外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为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领域的教育者、学生、实际工作者提供了本领域的最新信息、资料及多视角思考空间;第三,反映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教育的特点,重视应用性,注重能力的培养,为此在教材中除讲授一般理论知识外,还加有大量案例分析;第四,将中国传统的行政管理思想、国外先进的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理论与中国现实管理实践紧密结合,理论联系实际。 本套教材除适合MPA学生使用外,也适合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生及各级行政管理人员作为培训参考资料使用。 参与本套教材编写的有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十几所大学的老师,他们都是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教育领域的专家,他们在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教育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又比较注重社会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套教材的作者来自全国各地,突破了一个学校、一个区域的界限,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尽量把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领域有影响的学校和有影响的老师都吸收进来,博采众家之长。为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邀请有关专家成立了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编委会。 随着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教育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和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这就要求教材也要不断更新内容。我们编写的这套教材只是一个初步的探索和尝试,还望广大读者对这套教材提出批评建议,以便于我们不断修订、完善。 2001年9月
前 言 电子政务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同志指出,推进信息化是提高政府监管能力、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迫切要求。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有利于增强管理手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有利于加强勤政廉政建设。 目前,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我国信息化的主导领域,各个地方、各级政府部门都在开展声势浩大的电子政务建设。随着电子政务的深入发展,同时具备电子政务理论、技术、管理和工程知识和技能的政府CIO等电子政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日益显得迫切,本书为此提供了政府CIO等电子政务高级人才应该掌握的知识体系。 本书首先分析了政府CIO的由来、职责、地位、素质要求和培养方式,论述了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重要意义、基本模式和理论模型,从西方政府再造运动和新公共管理理论引出了电子政务与政府体制改革、政府管理创新的关系,并着重阐述了政府资源规划和政务流程再造,提出建立以政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阳光型政府和以政府危机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敏捷政府。 然后,本书从宏观经济、财政、税务、工商等四个经济管理领域,人口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社会保障等三个社会管理领域,规划、土地、环境等三个城市管理领域深入阐述了信息时代政府管理问题,从执政为民引出了电子政务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方面的作用,指出了客户关系管理思想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从协同商务和商务智能引出了协同政务与政务智能这两种电子政务高级形式,并分析了它们的技术基础。 接着,本书从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和安全基础设施等三个方面论述了电子政务安全体系;分析了电子政务标准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并从技术、业务、工程等三个方面建立了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指出了电子政务面临人才短缺问题,设计了电子政务人才培养体系;阐述了政府信息化战略以及电子政务规划与实施方案编写方法,并给出了具体实例,讨论了三种电子政务建设模式;论述了电子政务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指出了非政府组织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电子政务项目实施的若干问题,包括项目咨询、项目管理、项目监理、项目审计等。 最后,本书阐述了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和方法,以及如何建设政府数据基础设施,如何开展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介绍了空间信息技术、虚拟存储技术、Web服务技术、网格技术及其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分析电子政务现状并提出了对策,提出了欠发达地区开展电子政务建设的方法,还对若干电子政务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 本书吸收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观点,并得到不少电子政务专家的热心帮助和指导,特别是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中国信息协会电子政务专业委员会、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等社会团体的知名专家。北京市政府信息中心主任王元京、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的承继成教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董宝青处长、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院的商维庆主任等对本书进行了审阅并提出了修改建议;北京大学的屈红刚、吴焕萍、丛威青、吴自兴、吕广宪、王占刚、戴婉薇等研究生参与了本书部分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清华大学的袁茜对本书进行了细致的校对,在此一并对他们表示衷心感谢。对于书中的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欢迎广大读者对本书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进行修正。 金江军 北京大学静思斋 2005年1月
|
|
|
|
书评 |
|
|
|
|
|
其他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