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理财的“道”
罗兰·巴尔特说过,“是风格许诺了作家的全部存在”。我最初读乔纳森·伯克(Jonathan Berk)和彼得·德马佐(Peter DeMarzo)合著的《公司理财》(Corporate Finance)时,充满了惊喜,感觉就跟狗啃骨头差不多——“如果你们看见过,就一定会注意到,它是多么虔诚地窥伺那根骨头,多么注意地守住它,多么热情地衔住它,多么谨慎地啃它,多么亲切地咬开它,又多么敏捷地吸嘬它”(转引自拉伯雷的《巨人传》,成钰亭译)。那么,伯克和德马佐到底展现了什么样的风格呢?
一、公司理财的内容之“道”——“一价定律”
“大道至简”,公司理财的“道”,其本源可以简化为“一价定律”(Law of One Price,也称为无套利原理)这样朴素、直觉的理念,它是所有后继财务金融理论延伸的本源。“大道合乎自然”,公司理财需要回到常识,回到最基本的道理,回到财务的本质。
“一价定律”:如果同一投资机会同时在不同的竞争市场上交易,则其在所有市场上的交易价格必然是相同的。
一价定律在财务学中的重要性由于Modigliani和Miller (1958)、Ross( 1975,1978)的工作而得到广泛的认识。Dybvig和Ross (1987)指出,无套利定价成为贯穿财务学的一个统一理念和标准范式。
不同理财主题之间的融合构成了公司理财的完整图景。大多数学生从来不考虑公司理财与一价定律的系统关联,而只是关注单个概念。打个比方,基本原理好比大树的树干和枝杈,其他的细节知识如同树叶,都可以挂在树干和枝杈上,这样,大树才逐渐变得枝繁叶茂。如果学生对公司理财的基本原理没有吃透,没有长成坚实的枝干,也就不可能真正地把握公司理财的内在机理,长成一棵挺拔的大树。本书将公司理财视作一套简洁有力的财务核心原理的具体应用。每一篇都以“与一价定律的联系”开篇,以一价定律为主线贯穿全书各个篇章,对财务原理的阐述通常都由一价定律切入和生发开来,通过一价定律和估值原理将风险和回报、资本预算、资产定价、公司估值、资本结构(融资)、股利政策、风险管理紧密地联结起来,形成内在的逻辑链条。比如,资本预算和公司估值中折现率的确定及三种估值方法(WACC、APV、FTE法),必然依赖于MM定理的系列结论。如此,内容安排既次第铺开,共生互动,而每一篇章的中心又是那么清晰而稳固。
二、公司理财的教学之“道”——满足学习需要的“教学法”
相较于罗斯和布雷利,伯克和德马佐更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如何调动学习兴趣,如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公司理财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它不仅需要对基本理论的全面介绍,还需要案例和练习题的搭配,如果再能加上与实践者的对话,那就完美了。从目前来看,罗斯和布雷利的教科书中较少涉足教学法。伯克和德马佐则试图在偏重理论和强调学习方法的两类教科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他们没有图省事而回避困难或仅仅堆砌概念,而是努力更好地阐释复杂的概念,其解释概念的方式使得学生更易于接受。比如,广泛使用时间线;叙述债券时,先讲解零息票债券,然后是息票债券(按照自然顺序);透彻地解释有杠杆资本预算的假设,使得学生更容易掌握WACC、APV和FTE法。
能做到这一点,恐怕与他们的经历有关。伯克和德马佐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都教过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财务课程。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西北大学和华盛顿大学,他们面对的是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得想方设法尽力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他们意识到,学生学习缺乏教学法的教材会非常吃力。因此,在他们的书中几乎每章都有符号栏,用以说明各种符号的含义。以“问题与解答”这种清晰的模式来设计解题示例,每道例题都有像“例3.10 利用风险溢价计算证券价格”这样的标题和编号,清晰可寻。“常见错误”专栏有助于学生备考和克服作业题中遇到的障碍。通过访谈公司理财从业人员,可展示财务工具在理财实践中的应用。使用一价定律作为统一的估值框架,促使学生思考并展示每个概念与整体的联系。书中的解题示例是同类教材中最多的(比如,第4章“货币时间价值”一共有16个完整的解题示例)。与现金流有关的每道题都画出时间线,对每个概念的阐释都辅以一步一步的示例。学生可通过系统的解题示例,学习如何一步一步地运用数学计算来理解财务概念和解决问题。每一节后面都有概念检查。大多数章都有“数据案例”,这种微型案例要求学生收集财务信息来解决现实问题。章末习题与每一节的内容一一对应。
循序渐进符合教学之道。比如,大多数公司理财教科书在资本预算之前介绍风险和回报的内容,这里存在着“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为了学习资本预算,学生首先要对风险和回报的内容有所了解,为此,大多数教材先讲述风险与回报。但这样一来,正如作者所言,“学生就不理解为什么公司理财课程学完了风险和回报后还要再学习投资”,非财务专业的学生可能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为他们的学习动机可能不在于公司决策,而在于个人理财应用),基于此,本书先介绍资本预算(毕竟每个人最关心的是投资,包括个人投资理财),然后再引出对风险和回报的讨论。这样安排能够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风险与回报,并促使其学习更多的知识。当然,本书在讲解资本预算内容之前,在第3章“套利与财务决策”中,运用一价定律与风险厌恶这样的简单道理,初步阐述了风险与回报的基本知识,从而为后续的资本预算内容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在资本预算之后,再来深入探讨风险与回报的数量化关系。
无论是公司理财的内容之“道”还是教学之“道”,都体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当当网友这样评价这本书,“有人说,学经济学必读萨缪尔森,学管理学必读德鲁克;我相信,学财务管理和金融学,则必读伯克与德马佐的《公司理财》,伯克与德马佐的时代必将来临”。倘真能如此,作为本书的译者,能为我国财务金融学教育贡献绵薄之力会倍感欣慰。
姜英兵
2010年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