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搜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概论(教育部面向21世纪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列教材;“十五”国家

作  者:陈禹 杨波

出版时间:2005-11-01 字  数:407 千字
书  号:F2295 ISBN:7-300-06963-0
印刷时间:2005-11-01 包  装:平
印  次:1-1 开  本:16

定价:¥26.00

 

查看评论摘要
请购买图书或索要图书库存目录的,联系网上书店http://club.crup.com.cn,联系电话:010-82501766

教 学 资 源

开放资源(在本站注册后即可使用):
  • 热门资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概论
  • 内容简介

      这门课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简明、准确、具体、形象地介绍,使刚进入这个专业的学生能够比较快的了解这个专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它的工作内容、特点和要求,理解从事这个领域的工作对于从业人员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因此本书首先从宏观上介绍了信息化建设的大趋势,把信息管理工作作为信息化的具体内容,自上向下的说明这个专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建立事业的自豪感。然后从学科的由来和基础,从信息技术、管理科学、系统科学三个方面介绍了本学科的科学与技术基础。在此基础上,对于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等基本概念进行初步的、基于感性知识的介绍。最后落实到对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和培养的途径。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介绍使学生能够明确目的地、比较主动的进入这个专业的学习。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材。

    作者简介

      陈禹,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IFIP)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信息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经济学,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科学。主要研究成果及项目有:《信息经济学教程》,《知识经济思想的由来与发展》,《软件开发工具》,《经济科学实验室的创立与建设》(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章节目录

      第一章 信息时代呼唤信息管理
    第一节 信息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 信息化的概念
    第三节 信息资源和信息管理的意义
    第四节 信息管理在信息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五节 信息管理在信息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六节 信息管理在中国
      第二章 信息管理的思想基础——现代系统科学
    第一节 系统科学的意义和由来
    第二节 系统思维的要点
    第三节 系统工程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第四节 系统科学与信息管理的关系
      第三章 信息管理的理论基础——管理科学
    第一节 现代管理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思想
    第三节 现代管理科学的特点
    第四节 信息在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四章 信息管理的手段——信息技术
    第一节 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节 计算机技术简介
    第三节 现代通信技术简介
    第四节 遥感技术简介
    第五节 缩微技术简介
      第五章 信息管理——内容和地位
    第一节 信息管理的内容
    第二节 信息管理的任务
    第三节 信息管理是现代管理的基础和特点
      第六章 信息管理的对象——信息资源
    第一节 科学的资源观(物质、能量、信息)
    第二节 信息资源的特点和作用
    第三节 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四节 信息服务业与信息资源产业
      第七章 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建设方法
    第一节 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种类
    第三节 信息系统建设的规划
    第四节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第五节 信息系统建设规划的内容及方法
    第六节 信息系统建设的规划评价
    第七节 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实施
    第八节 调查研究
    第九节 信息系统的逻辑设计
    第十节 系统实施和项目管理
    第十一节 信息系统的运行和日常管理
    第十二节 信息系统建设中的文档资料和标准化
      第八章 信息管理中的非技术因素
    第一节 技术与管理的统一是信息管理成功的关键
    第二节 信息管理的经济意义
    第三节 信息管理中的法制因素
    第四节 信息管理中的政策因素
    第五节 信息管理中的文化因素
      第九章 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建设的人才培养
    第一节 信息管理的人才需求
    第二节 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
    第三节 信息管理人员的培养途径
      第十章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展望
    第一节 国外信息化建设的历程
    第二节 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回顾
    第三节 我国信息化建设的经验
    第四节 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展望

    精彩片断

      总 序
      自1997年教育部调整专业目录以来,新组成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据统计,设置这个专业的高等学校已经接近500所。随着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化,社会各界对于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兴起、物流管理的发展以及信息主管(CIO)的出现等发展趋势,使得这种需求的增长趋势更为引人注目。这表明,“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作为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不但没有由于网络泡沫的破灭而销声匿迹,而是健康地、稳步地、越来越快地向前发展,已经成为信息时代人材培养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
      当初由五个分别来自工学、管理学等不同门类的学科,组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这个新学科时,曾有不少同志对之表示疑虑:这些背景不同、来源不同的学科能够形成一个有确定内涵、有统一培养目标和学科体系的新学科吗?几年来的事实已经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已经表明,信息技术的巨大潜力只有同各行各业的具体业务紧密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它与商业、特别是营销活动的有机结合,派生出了越来越广泛的电子商务;它与政府工作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引出了方兴未艾的电子政务,如此等等。现代信息技术这支“利箭”,必须切实瞄准各行各业的业务需求这个“的”,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现代信息技术造就了“利箭”本身,但是并没有回答如何做到“有的放矢”的问题。正因为如此,近20年来,许多学校苦于没有合适的教材,而只是简单地用计算机专业的部分教材,加上管理专业的若干教材,形成了所谓“拼盘式”的教学方案,以致“矢”和“的”两张皮,没有实现交叉与融合的初衷。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首先在
    于我们对于信息管理的内涵与实质还没有深入的理解。简单地把“矢”和“的”罗列出来,还没有达到“有的放矢”的高度。要做到“有的放矢”,必须认真地研究和认识人们做事的规律。这就是美国著名学者赫伯特·西蒙提倡的“关于人为事物的科学”,也正是我国著名学者许国志先生提倡的“事理学”。具体到教材来说,这就要求我们针对“有的放矢”的要求,编写具有本专业特色的,真正能够回答如何做到“有的放矢”的教材。这种教材的立足点在于如何在各行各业用好信息技术,而不是信息技术本身,与介绍“矢”本身的教材必须有根本区别。这就是我们组织编写这套教材的出发点。
      从20多年的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这个新专业具有的特点:综合性、实践性、新颖性。从传统的学科分类体系去看,这个专业确实有点“不三不四,非驴非马”,然而这正是它的特色与生命力所在。它在实践中的发展非常迅速,以致人们常常困惑于新名词、新概念的层出不穷,然而,这也正是它与社会实践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具体表现。当今时代(包括技术与社会)确实变化太快,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不得不追着实践跑步前进。这也许可以为这20多年来一直困扰着这个专业的种种议论和非议,找到一点根源和缘由。当然,这并不能为理论研究的不足找到借口,也不等于这个专业根本就没有理论,或者不需要理论思维。恰恰相反,实践的源头活水为人类深入认识和掌握“事理学”的规律提供了持续不断的推动力和取之不尽的营养和素材。我们相信,有信息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为背景和基础,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这个专业一定会继续迅速地、健康地成长、走向成熟和完善,最终成为人类知识宝库中有机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材的理解,就和一般的专业有所不同。首先是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把视野放得比较宽。作为综合性、交叉性、实践性非常突出的一门学科,开阔学生的眼界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信条是:“不是给学生金条,而是给学生点金的手指;不是给学生将来要用的具体知识,而是为学生终身的主动学习打好基础。”具体地说,我们从三个方面选择议题:现代信息技术的各个领域,让学生对于将来可能用到的“利箭”有广泛的了解;当今社会应用信息技术比较集中的各个领域,让学生对于目标,即“的”有所了解和准备;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帮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的理论基础知识。一方面,我们考虑了从计算机、通信等基本技术到信息安全、数据挖掘等一系列课程。另一方面,我们考虑了企业的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物流管理等。至于第三方面,则主要是系统科学的内容。简单地说,就是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我们这个学科的三根支柱。
      与此相关,本套教材的另一个特殊的地方就是它的使用方法。我们决没有认为任何一个学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包括我们自己,都必须开设这里列出的所有课程。而是认为,各个学校必须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环境,有重点地、有选择地设计符合自己学校情况的教学计划。教育是实事求是的、需要因势利导的艺术。教条和僵化与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水火不相容的。我们希望尽可能地为同行的各位老师,提供充分的选择余地,而不是造成出现新的条条框框。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教学方法。从前面的说明很自然地引导出,我们的教学方法必须是简明扼要、突出实践。每门课程的时间短一些,开设的课程多一些,少讲一点,多练一点。所谓突出实践,包括两个方面,直接联系社会实践,充分利用实验条件。在有条件的课程和章节,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直接接触和了解最新的社会实践的机会。同时,大力建设实验室,为学生动手提供现代技术(包括教育技术)支持的平台和环境。关于这方面,我们正在准备另外一套课程和教材。
      总之,这个学科是相当年轻的,相当不成熟的。我们编写这套教材,并不是表明我们已经有了完全成熟的想法,而是为了总结已有的认识,与同行共勉和交流,共同推动这个学科的发展。因此,我们真诚地期待着同行和社会各界的批评意见,因为,只有通过集思广益、互相切磋,才能逐步形成比较成熟的、新的学科体系,这是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也是任何新学科成长的必由之路。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
      陈 禹
      2005年5月29日 于北京   前 言
      按照教育部制定的大学本科学科目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管理门类中的一个二级学科。这是一个交叉性的、实践性的新兴学科。随着以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等新技术的广泛普及和深入应用,信息管理已经成为现代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基本内容,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各种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信息系统陆续建立起来,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和企业、单位的神经中枢。正是在这席卷全社会的信息化大潮的推动下,顺应社会对于新型管理人才的需要,“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这个新专业应运而生,迅速形成和发展起来,形成了管理教育中引人注目的新领域。据统计,目前在全国设立这个学科的高等学校已经达到494所。由这个专业引申和发展起来的相关专业和方向,如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物流管理等也发展得十分迅速。现实已经充分证明,“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的建立和发展是信息化的需要,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作为一个历史仅有二三十年的新兴专业,“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还远远没有得到广泛的理解和认识。许多人对于这个专业缺乏理解,甚至有不少误解。如,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它和计算机专业没有什么差别,更多的人不知道“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这个专业究竟是做什么的。每年我们都需要花费相当大的力气,对新入学的大学生说明这个专业学什么,将来干什么。这种工作开始的时候被称为专业教育,后来则逐渐形成了一门入门性质的课程——“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概论”。一些兄弟院校了解后,希望能够共享这方面的经验和材料,这就是现在这本教材的来历。
      从上面的简单回顾可知,这门课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简明、准确、具体、形象的介绍,使刚进入这个专业的学生能够比较快地了解这个专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它的工作内容、特点和要求,理解从事这个领域的工作对于从业人员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从而树立投身信息化建设的理想和信念。显然,这是这个专业的特殊需要。传统的学科和专业(如数学,历史等)就没有这样的问题。根据我们这二十几年的经验和体会,这样一门入门课程对于学生顺利地、稳定地进入这个专业的学习,是必要的、有益的。
      根据上述目标,本书的内容是这样组织的。首先,从宏观上介绍信息化建设的大趋势,把信息管理工作作为信息化的具体内容,“自顶向下”地说明这个专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建立事业的自豪感。然后,从学科的由来和基础,从信息技术、管理科学、系统科学三个方面介绍了本学科的科学与技术基础。在此基础上,对于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等基本概念进行初步的、基于感性知识的介绍。最后落实到对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和培养的途径。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介绍,使学生能够明确目的地、比较主动地进入这个专业的学习。
      至于教学和使用的方法,这里有两点需要加以说明。首先,“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面是比较宽的,年长一些的同志都会记得,当初是五个专业合并成的这个专业,有的偏重于信息系统建设,有的偏重于图书情报检索。每个方向、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或特点。所以,在专业的介绍和说明上,一定也会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重点、更要用不同的案例和解释。
      本书只是我们的理解和认识,仅仅是提供一个框架,供兄弟学校参考和选择使用。其次,对于刚刚从中学进入大学的学生,需要的是大量的感性材料,而不是枯燥的、逻辑推理式的说教。所以本课程的讲解必须充分利用感性的材料。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员具有参加信息化建设实践活动的丰富的实际经验,这才能把课程讲得生动活泼,达到预期的目标。讲得再明白一点,教师要用自己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激情,点燃学生心中对于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这个专业的热爱。总之,希望使用这本书的同志,能够灵活、有效地使用它,至于在面向社会的培训中使用时,当然更需要针对实际的情况和需要重新安排。
      本书是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具体的编写则是在有关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我和杨波博士草拟了提纲和部分章节,其他部分由其他师生执笔完成。具体的分工是:第一章由杨玲玲编写,第二章由苟良编写,第三章由莫云生编写,第四章由陈禹编写,第五章由赵雪编写,第六章由杭璨编写,第七章由陈宇编写,第八章由陈海编写,第九章由林希编写,第十章由卢超群编写。最后,我和杨波承担了统稿和组织的各项工作。虽然我们已经尽力提高书稿质量,但疏漏和不足之处肯定还有许多,我们真诚地希望得到广大同行的批评指正。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
      陈 禹
      2005年10月12日于北京世纪城

    书评

    其他

     

     

     

    热 门 图 书

    2010年考研英语必备
    作者:王长喜
    定价:¥48.00
    国家司法考试必读法律法规汇编(人大司考丛书)
    作者:北京万国学校
    定价:¥98.00
    北京地区成人本科学士学位英语统一考试词汇必备
    作者:刘本政
    定价:¥22.00
    发展保险事业 构建和谐社会——深度开放下的中外保…
    作者:张洪涛
    定价:¥48.00
    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中国的战略选择(中国资本市场…
    作者:吴晓求
    定价:¥78.00

    作者其他图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概论(教育部面向…
    作者:陈禹 杨波
    定价:¥26.00

    相 关 图 书

    [err:标签"书籍内容页相关信息_关键字"数据源读取错,原因:必须声明标量变量 "@itemId"。]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网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中国一考网 | 教研服务网络 | 商学在线 | 友情链接
    京ICP备10054422号 新出网证(京)字0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1号  有网站下载或登录的问题请联系:010-62515491
    邮编:100080 电话:010-62510566 传真:010-62514760 E-mail:club@cru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