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类学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 |
|
|
|
作 者:胡鸿保 |
出版时间:2006-03-31 |
字 数:299 千字 |
书 号:C0303 |
ISBN:978-7-300-07151-0/C.303 |
印刷时间:2006-03-31 |
包 装:平装 |
印 次:1-1 |
开 本:16 |
|
定价:¥19.80 |
|
查看评论摘要 |
请购买图书或索要图书库存目录的,联系网上书店http://club.crup.com.cn,联系电话:010-82501766 |
|
|
|
|
|
|
|
内容简介 |
|
本书是一部简明的中国人类学史教材,以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史为基础,从当代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三科并列”的实际出发,对这段百年学术史进行了梳理和反思。注重“主观互渗”和“换位思考”是本书的特点之一。对于人类学在中国古代和近现代某些“无名有实”时期的历史、近代学科的本土化、研究范式转换在大陆与台湾的不同表现、改革开放以来异军突起的海内外人类学家对大陆的汉人社会研究等,书中都做了回溯性的探讨和新的阐释。
本书也可以帮助读者通过学科史来进一步理解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
|
|
|
作者简介 |
|
胡鸿保,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云南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后就读于中央民族学院和中山大学,1985年、1989年先后获法学(民族学)硕士、历史学(文化人类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民族文化与社会史,主要教学领域为中国民族史、人类学史。
参与编写的教材和编译的著有《社会学概念新修》、《应用社会学》、《中国人类学逸史》、《中国民族的形成》等。
|
|
|
|
章节目录 |
|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人类学的定义与学科体系
第二节 中国人类学史的分期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业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
第二章 中国人类学发展的背景
第一节 近代以前中国的人类学知识
第二节 早期人类学译著与介绍
第三节 相关教学几机的建设与课程设备初现端倪
第三章 中国人类学的创立和初步开展
第一节 中国人类学学科的创立
第二节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
第三节 学科格局与理论流派的初步形式
第四章 抗战时期及战后的中国人类学
第一节 人类学研究重心向西部的转移
第二节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展开
第三节 战时及战后的重要研究成果
第四节 学科应用与人类学中国化的讨论
第五章 新中国建立与学科新定位
第一节 革命政权的建立树学术的影响
第二节 民族研究旗帜下的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
第三节 苏联模式的影响
第六章 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调查
第一节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
第二节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
第三节 民族译名和民族形成问题的讨论
第七章 台湾地区的民族与人类学研究
第一节 来龙去脉:台湾地区人类学传统的形成
第二节 民族志与文化史(1949-1965)
第三节 反观自照:1965年以后的汉人社会研究
第四节 自立门]户:科际整合与中国化探索
第五节 下下求索:社会开放之后的多元化(1987—)
第八章 人类学的复兴
第九章 人类学重建以来的汉人社会研究
结束语
附录一 中国人类学史大事记(1898-2002)
|
|
|
|
|
精彩片断 |
|
|
|
|
|
书评 |
|
|
|
|
|
其他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