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2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第一会议室举行“西方人文社科前沿述评”丛书新闻发布会,丛书的15位作者专程从国外赶来,参加此次盛会。作为中国人民大学70周年校庆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新闻发布会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的高度重视,纪宝成等校领导、科研处以及国际交流处的负责人等出席了新闻发布会。与会中外学者对丛书的出版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这套丛书的出版,将西方人文社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给国内的读者,拓展了国内读者视野,促进了中外学术交流。
“西方人文社科前沿述评”丛书计划出版19本,涉及人文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首批7本图书将于2007年7月面世,分别为图书馆信息学、应用语言学、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文学。
晚清以降,“西学东渐”主要有两个传播途径,一是国外学者来华讲学,二是图书出版(原版引进和介绍),其中又以后者最为重要。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出版业在引进西方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往往偏重于某一领域或者某一领域的个别流派,系统地、全面地向国人介绍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西方人文社科前沿述评”丛书是第一次尝试。
本套丛书的编著者,如鲁曙明、余纪元、华世平等,均为海外知名学者,绝大部分原来在中国学习或者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研究工作,然后去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攻读人文社会科学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学成后又一直在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从事所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他们受中西文化的熏陶多年,又长期在海外任教,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学术成就,既谙熟该学科的具体研究领域和发展趋势,又了解如何用中国人容易理解的叙述方式来介绍和评析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现状。因此,这套丛书的特色就在于,它既深入,不亚于那些翻译的西人著作,它又浅出,特别适合中国人的学习思维和阅读习惯。考虑到各卷所评述的学科的广度和深度,丛书也邀请部分非华裔的西方学者撰写了有关章节。
丛书从专家的角度,比较系统地介绍、评析西方人文社会科学主要学科的发展历史、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以及前沿热点问题,这对于全面了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来龙去脉,繁荣发展我们自己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本系列丛书的读者对象为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各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亦可作为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及其他学者的参考资料。
发展与繁荣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
——在“西方人文社科前沿述评”新书发布会上的讲话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哲学学院院长、教授 冯俊
“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在这个浪漫的盛夏时节,由美国华人人文社会科学教授协会会长鲁曙明教授总主编的“西方人文社科前沿述评”丛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我感到由衷地高兴。
我谨代表学校向这套丛书的总主编鲁曙明教授和丛书的各位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敬意,向人民大学出版社同志的辛勤劳动表示谢意,是你们各方面的通力协作和辛勤劳动,保证了这套丛书早日与广大读者见面。尤其是保证了这套丛书顺利纳入到了人民大学70周年校庆出版物系列之中。我这里特别要对各位专家学者专程从海外赶来出席新书发布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众所周知,人类的全部知识是由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两个部分组成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特殊原因,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并不全面,自觉不自觉地轻视人文社会科学,使得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面临窘境,而我们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所幸的是,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了人文社会科学在启蒙思想、传承文明、教化育人、改善制度、规范行为、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呼吁重新评价、高度重视人文社会科学。进入新世纪之后,“重理轻文”的不良倾向得到了扭转,人文社会科学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这将开创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新局面。而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必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和谐发展,必将在中国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大业中,发挥无可替代的更大的作用。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良文化传统的民族,并且为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感到骄傲。在保持传统文化和引进西方文明间,中国人逐步学会了选择,学会了处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既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既要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努力学习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有益文化成果,并将这两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通过坚持不懈的理性的探索与创新,逐步形成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人文社会科学。与此同时,我国学术界也积极加强与西方学术界交流,选派一批又一批人文社会科学的访问学者去先进国家学习交流,与西方学术团体共同举办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国际研讨会,与国外学者联合开展研究课题,合作撰写、发表研究论文,因此,我们对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和教育开始有了更多的了解。
由于历史进程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的研究和教育,与西方国家相比,必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异或区别,彰显着自身的特色。但我们必须看到,一些领域无论在研究方法、能力、水平上,还是在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上,我们同国外的先进水平相比都还存在着差距,甚至有很大的差距。应该说,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经验,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我们繁荣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必须具有国际眼光,积极吸纳和学习国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已经取得的能够为我所用的成就和精华,以利于我们从更广的视野和更新的基础上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邀请美国华人人文社会科学教授协会的教授们撰写这套“西方人文社科前沿述评”丛书,非常及时,非常必要。丛书各章作者原来绝大部分在中国学习或者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研究工作,然后去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攻读人文社会科学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学成后又一直在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从事所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他们受中西文化的熏陶多年,又长期在海外任教,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学术成就,既谙熟该学科的具体研究领域和发展趋势,又了解如何用中国人容易理解的叙述方式来介绍和评析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历史、理论体系、研究现状以及热点问题等,作者的教育背景保证了本套丛书的深入浅出,说它深入,是因为不亚于翻译的西方人撰写的著作,说他浅出,是因为符合中国人的学习思维和习惯。
从这套丛书中,我们还看到,尽管各学科之间有一定的相通性,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科交叉,但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的研究又都有其独特性,学科进一步细化,关注研究某个特定领域的具体问题,力图形成一套有效的研究方法,发展出一系列较为完整的理论去解释他们所面临的复杂的社会现象,从不同侧面去揭示他们社会形态中的活动规律。这些理论反过来又成为指导政府部门和其他社会组织制定政策法规的可靠依据,成为人们生活的指导原则,彰显出人文社会科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阅读这套丛书时,我们在现阶段应该首先要花大力气学习借鉴西方学者多年来从事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研究的方法。无论是定量的还是定性的方法,不仅在我们的研究过程当中,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中,尤其是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教育中,我们要认真分析研究方法与学科理论之间的关系,切实加强研究方法的训练,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有较强的独立研究能力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另一方面,我们在借鉴和吸收的过程中要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国情包括发展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我们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而必须在仔细咀嚼、充分消化的过程中,学会将这些理论放在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和文化体系中考察验证,根据我们的实践结合我们的理论,融合提炼,用中国人的智慧从中国的角度对世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做出贡献。
“西方人文社科前沿述评”丛书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成果,“西方人文社科前沿述评”丛书的出版发行是人文社会科学界的盛事。发展繁荣人文社会科学,需要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付出扎实而艰辛的劳动。研究方法和理论思维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更不能寄希望所谓的“速成”、“文化快餐”,而需要博览群书,孜孜以求,“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在社会发展瞬息万变,诱惑随处可见的情况下,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更要坚守自己的学术气节,树立良好的学风,克服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倾向,力求突破,力求创新,拿出高水平的成果,贡献给社会。
最后,预祝“西方人文社科前沿述评”发行成功,预祝后续多册图书写作、出版顺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