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悉朱兰博士于2月29日辞世,颇感怅然。对于自己所景仰者的仙去按常理本应悲伤哀悼,但朱兰博士104年的人生是如此精彩,更何况其思想不死、智慧永存,故我心中更想表达的是对于博士的衷心的崇敬之情。
在我从事质量管理20几年的职业历程中,一向将朱兰博士视为自己心理上的恩师。虽然作为质量管理领域中的一个后辈,我无缘得见博士本人。我跨入质量领域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研究生时代,朱兰博士主编的《质量控制手册》第3版的中文版译本是我在当时手不释卷的宝典,正是这本巨著使我得窥质量管理这一领域的门径。
这本巨著的第五版更名为《朱兰质量手册》后于1999年正式出版。因缘际会,我本人非常荣幸地担任了这本书的中文版的主译,从而经历了1000多个与大师对话的日日夜夜。尽管翻译工作劳心劳力,然而翻译这本220万字的宏篇巨著却如同在真知灼见的海洋中畅游,在智慧的丛林中漫步,我更多体验到是兴奋、惊奇、喜悦和叹服。我自诩为朱兰博士的忘年知音,《朱兰质量手册》是我迄今为止读得最仔细、最认真的一本书,我甚至没有漏过一个标点符号,偶尔也会为发现原文中的一些小差错而沾沾自喜。令我们非常高兴的是,朱兰博士还曾于2003年时发来邮件对于《朱兰质量手册》中文版的出版表示祝贺。
朱兰博士是举世公认的现代质量管理的领军人物。他出生于罗马尼亚,1912年随家庭移民美国,1917年加入美国国籍,曾获电器工程和法学学位。在其职业生涯中,他做过工程师、企业主管、政府官员、大学教授、劳工调解人、公司董事、管理顾问等。如同质量领域中的另一位大师戴明博士一样,朱兰对于日本经济复兴和质量革命的影响也受到了高度的评价。1979年,朱兰创办了“朱兰学院”,主要从事质量管理的培训、咨询和出版活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朱兰仍然担任学院的名誉主席和董事会成员,年届9旬仍在从事讲演和咨询活动。
《朱兰质量手册》堪称质量管理领域中研究和实践的集大成之作。该书自从1951年第一版出版以来,已经被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前四版的书名为《质量控制手册》,1999年出版的第五版更改为现名。由于这本手册所具有的全面性、实用性和权威性,再加上朱兰本人在质量管理领域中的大师级地位,在半个多世纪中,这本手册一直是质量管理领域中最具有影响的出版物之一,被人们称誉为“质量管理领域中的圣经”。
朱兰提出了质量即“适用性”的概念,强调了顾客导向的重要性。此外,朱兰理论体系中的主要概念还包括质量螺旋、质量改进三部曲、关键的少数原理等。他的主要著作还包括:“朱兰论质量领导”(1989),“朱兰论质量计划”(1988),“管理突破”(1964),“工业管理案例研究”(1955),“检验管理和质量控制”(1945),“官僚主义:对卓越管理的威胁”(1944)。
朱兰博士是当之无愧的“质量建筑师”。寥寥数语中即道出了质量管理的基本构造:“要获得质量,最好从建立组织的‘愿景’以及方针和目标开始。目标向成果的转化(使质量得以实现)是通过管理过程来进行的,过程也就是产生预期成果的一系列活动。在质量管理活动中频繁地应用着三个这样的管理过程,即: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这些过程被称为‘朱兰三部曲’。”这也就是说,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这三个管理过程构成了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质量计划明确了质量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是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质量控制确保组织的活动按照计划的方式进行,是实现质量目标的保障;质量改进则意味着质量水准的飞跃,标志着质量活动是以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在不断攀登和提高。
除了其学术和专业地位之外,朱兰博士独立、恬淡、超然、自律、专注的人生观也深深地令我折服和共鸣。个性的原因使他选择了离开机构的束缚而成为了一名自由的管理咨询顾问,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放弃了远洋轮船的安全感而换来了独木舟不稳定的自由”。这一选择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的天赋,规避了他所不擅长的人际争斗,实现了他的美国梦,为他带来了尊严、地位和金钱,也许还有他的超乎寻常的长寿。
我似乎能够看到,天堂上的朱兰博士正在看着他的智慧为人类所带来的福祉而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