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日下午,被誉为“苦难大师”、“神实主义写作者”的阎连科和《中国在梁庄》的作者梁鸿,在字里行间书店共话“散文的经验与情致”。
阎连科被认为是中国当代创作力最旺盛、想象力最丰富的作家之一,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对文学现实的一次冲击。阎连科认为,小说是他对人的灵魂和社会的思考,而散文是他生活的记录,也是他“疼痛写作”的一种放松。而他坚持在写作小说的同时书写散文,也是希望大家能够“从散文找到真正的阎连科”。从10月开始,我社陆续推出他的4本散文随笔:《一个人的三条河》、《丈量书与笔的距离》、《写作最难是糊涂》、《他的话一路散落》,分别是他的亲情散文、读书笔记、文学随想和演讲精选。
阎连科和梁鸿同是河南籍作家,是彼此的读者和朋友,也都进行着现实背景中的故乡书写。他们曾经在公开场合探讨“村庄是一个民族的子宫”,此次再聚首,两位从散文谈开去,分享散文的源头、散文的情致,也谈写作的经验和作家的状态。近百位读者朋友和他们一起,度过了一个丰富的下午。
【阎连科:散文的来源是生活,散文的妙处在情致】
“如果我写的散文全部都是虚构的,那我所有的读者都不会认同的。”阎连科认为,散文的全部来源是生活,如果没有生活经验几乎没有散文。我们喜欢散文是因为散文表达了太多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因为是真的我们才去看它,但小说不一定,小说可能是来自于生活,但很多来自虚构。而正因为散文来自于经验,所以它才会更容易感动人。而散文的妙处在于情致,这个情致需要一点想象和才情。比方阎连科在散文中写树是可以预报天气的,两个植物是可以发动战争的,这些都是想象,也有作家的技巧在中间。
【梁鸿:作家的心灵有多大,承载经验的内在空间就有多大】
梁鸿觉得阎连科是一个“立体的作家”,因为他是一个特别棒的小说家的同时是一个特别好的散文家。他的小说中对现实有巨大的反思,而他的散文从自我生活、从世俗内在精神入手,视点一点都不小,非常呼应。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作家散文的经验可能是很个人化的,却很能够体现作家内在的精神倾向,而经验这个内在的空间有多大和作家的心灵有多大是相一致的。
【阎连科:作家要勇于“解剖”自己,新作偏重思考】
阎连科总是在尝试不一样的写作语言,一直都在追求每个作品都有新的变化。对于此次出版的散文随笔系列,阎连科说相比之前自己写过的散文,它们更偏重于“思考”——对生命的思考、对社会的思考。例如《一个人的三条河》相比《我与父辈》就融入了更多一点的思考,尤其是对生命的理解和对生命的看法。
他非常渴望写一些不一样的散文:“我们为什么不对自己解剖?把你五脏的东西都写出来。我是非常希望能够把自己确实经历过的东西告诉大家,那个时候我才真正的可以在有生之年解剖自己。”阎连科还笑言小说有“定律”,散文无“流派”,表示希望未来写出有“主义”的散文来,还想写一部没有“主义”的小说。
“人文咖啡馆”是我社的系列活动品牌,以系列主题文化沙龙的形式,传递我社学术和人文专著的内容价值。我们会持续给读者带来更多自由思想的交流碰撞。以上为此次对谈的观点精选,全程实录文字:http://www.xinhuanet.com/book/sixiangzhe/2012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