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假冒网站的声明

图书搜索:

六十春秋耕耘学术沃土 甲子华…

新浪书会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出…

人大社:承载光荣梦想传播先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互…

我社6种出版物入选《2015年农…

追忆似水流年 品味留学人生

《大国的责任》、《梁衡红色经…

李海峰《齐白石艺术欣赏与真伪…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系列丛书”…

群众路线理论研讨会暨《人民观…

六十春秋耕耘学术沃土 甲子华…

新浪书会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出…

人大社:承载光荣梦想传播先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互…

我社3位编辑入选“全国大中专…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毛术…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人大…

《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以色列分社…

中医古籍名著编译丛书英文版签…

面孔 | 习近平感谢的马克林是谁?

2014年11月18日

    11月17日,习近平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发表题为《携手追寻中澳发展梦想 并肩实现地区繁荣稳定》的演讲。习近平在演讲中常常会提到一些普通人,这一次,演讲“特别”邀请了格里菲斯大学的马克林教授。在讲到中澳友谊时,习近平对包括马克林教授在内的为中澳友好作出贡献的众多澳大利亚人,表示了“诚挚的谢意”。

 

他的儿子是1949年以来在中国出生的第一个澳大利亚公民

 

    在习近平的演讲中,马克林教授是这样一个澳大利亚人:

    1964年,首次赴华任教。

    半个世纪来,马克林教授60多次访华,在亲历中国发展进步的同时,孜孜不倦向澳大利亚和世界介绍中国的真实情况。

    马克林教授的儿子斯蒂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出生的第一个澳大利亚公民。

    今年9月,马克林教授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曾在澳大利亚国家电视台主持中文节目“北京的胡同”

 

    在习近平的演讲之外,他是一个出生于悉尼的75岁老人。他先后获墨尔本大学文学士、艺术学士、英国剑桥大学文学硕士及澳洲国立大学博士学位。他是西方隋唐史研究的奠基人,《剑桥中国史》系列的发起人和主编之一。他还是包括西藏问题在内的中国民族问题专家,甚至,还有中国戏曲专家的头衔。比如,2013年在香港举行的纪念任剑辉女士百年诞辰粤剧艺术国际研讨会,马克林就是重磅嘉宾之一。

    在澳大利亚,他名字叫Colin Mackerras。

    1964年,25岁的马克林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与妻子马蔼丽自荐来华,前往中国北京外国语大学任教,在他1966年离开中国6年后,中国和澳大利亚正式建交。此后的半个世纪里,马克林60多次访华。

    在澳大利亚,他曾任澳大利亚中国研究协会会长,退休前是格里菲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亚洲与国际研究院院长。他是格里菲斯大学旅游孔子学院的首任外方院长,现在也还是荣誉院长。他的中文流利到可以在澳大利亚国家电视台主持中文节目“北京的胡同”。

 

十八大前接受采访称“中国领导人的领导方向很对”

 

    在中国,他的名字叫马克林。

    在中国,他在北外、人民大学和四川大学教澳大利亚战略、澳大利亚学,还有西方人眼睛中的中国。2007年,北京外国语大学还授予其“终身荣誉教授”称号。教书之外,他曾于1985年访问过西藏,1995年访问过青海和甘肃藏区,并在1997年再次到西藏、青海两地访问。1997年和2008年还曾应邀到北京参加北京藏学讨论会。

    “当初决定来中国是受母亲影响,此后的生活,中国也像母亲一样影响了我。”在他来华任教50周年的时候,马克林这样解释自己和中国的渊源。

    6月23日,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庆祝活动,纪念马克林北外任教50周年。校长彭龙、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哈凯琳等到场对他表示祝福。此前37天,中国人民大学也曾为他举办“来华50年来校执教10年”庆祝活动。

    7月24日,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孙芳安在官邸举行招待会,庆祝马克林来华执教第50年。出席招待会的来宾包括:中国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郭洪林等人。

    两个月后,他又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手中拿下2014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官方资料显示,中国政府“友谊奖”是为表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而设立的最高荣誉奖项。2014年度,共有来自25个国家的100名外国专家获此奖项。

    颁奖第二天,也就是中国的国庆日前一天,中国国务院总理会见了包括马克林在内的获奖专家们。

    “了解中国就是我的理想。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一理想还没有完全实现。”2012年11月1日,他在十八大前夕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从十六大到十八大这十年来的发展变化很大。中国领导人这些年实行的政策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中国领导人的领导方向很对”。在采访中,马克林还认为,中国人现在言论很自由。“我的学生和我谈话很自由,比过去自由得多。”

马克林眼中“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是马克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1989年,他的《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一书出版,这是一本以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为主的著作。2013年5月,他在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写成同名著作《我看中国:1949年以来中国在西方的形象》。

    《北京日报》曾经在2013年刊文介绍过新版《我看中国》,并援引其中观点。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马克林,政知局(微信号:bqzhengzhiju)现将其观点摘录如下——

    马克林认为,西方如何看待中国往往并不取决于中国本身的实际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本国政治和军事的考虑,并受本国学术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马克林在书中具体分析了西方社会对20世纪以来中国形象认识的变化情况。比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带来迅猛而剧烈的冲击,这次是由正面转为负面,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政策违背了美欧利益。

    1970年代,基辛格、尼克松访华使中国在美国的形象突然出现好转,并影响到大批西方国家。当时美国的报纸和电视上出现大量关于中国的报道,“中国威胁论”迅速降温。1966年盖洛普调查显示:美国人认为中国人勤奋、无知、好战、狡猾、奸诈;而尼克松访华一个月后所进行的盖洛普调查则表明:美国人认为中国人勤奋、智慧、上进、诚实且具有艺术性。

    马克林认为,除了政治和军事因素外,西方的新闻记者、智库学者、留学生和游客、影视作品等都对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产生较大影响,而互联网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

    马克林认为,要提升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关键在西方而不在于中国,因为中国人没法控制西方人的思维。西方人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文化优越感使他们无法平等地看待中国。比如,美国目前就很难接受中国的发展现实和对其世界第一位置的撼动,即使中国并无此意。

    马克林还认为,学者的研究成果也很重要,他们不仅影响西方民众对中国形象的认知,也是影响西方政府制定对华政策的重要智囊。他建议,西方学者应多关注一下中国自己的理论,如和平崛起与和谐社会。

    他还特别提到,有关中国的负面形象有时来自于一些定居在西方的华人以及在西方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工作的中国学者。如何减弱他们的消极作用并增强他们的积极作用,也是一个亟须破解的难题。

 

☆资料|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人民网、中国教育报、北京日报

原文链接:http://msn.ynet.com/3.1/1411/18/9591332.html

人大出版社天猫旗舰店 | 书香缘电子书店 |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网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中国一考网 | 教研服务网络 | 人大社内网 | 友情链接
京ICP证130369号 新出网证(京)字0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1号  有网站下载或登录的问题请联系:010-62515491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62514760 E-mail:club@cru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