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贺耀敏:中国大学出版格局世界少见
|
|
2009年10月27日
|
 |
|
刊登于《出版商务周报》2009年10月25日 柳杨 程华/整理
大学社作为一支十分重要的出版力量,坚守着推动教育出版、学术出版和专业出版的特殊功能,服务教育、服务学术、服务社会,是大学社崇高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中国的大学出版事业异军突起,朝气蓬勃,是中国出版界最具影响力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方面之一。这样的出版格局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中都少见的,我个人认为,国外大学出版社的整体发展不是很充分,它们的模式对于我们来说也不是很适应。
大学出版社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们是我国出版事业中一支功能、定位、地位和作用都很特别的出版方阵。
正是因为如此,大学社多年来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积极推动科学研究和学术发展,多出上品、精品。坚持大学出版的理想和追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大学社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贺耀敏希望通过改革与发展,推动这项功能的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而不是削弱了这项功能。
品牌建设放首位
贺耀敏指出,人大社多年来始终如一地追求这个理想,策划和组织了一大批优秀的出版物,正是这些出版物,体现出坚守大学出版的崇高追求。他认为,人大社几十年来始终坚持把品牌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形成了响亮的出版品牌和鲜明的出版特色,这是该社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贺耀敏介绍,近些年来,人大社坚持和加强出版优势和出版特色,组织策划和出版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系列研究著作,不断地推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组织策划和出版了一大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法制建设等领域的系列研究著作;组织策划和出版了一大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各个方面的优秀著作,以及一大批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的文化标志性成果和重要学术文献。贺耀敏指出,保持出版社的优势,需要不断探索创新,需要避免随波逐流。
“走出去”是重要战略
这些年人大社一直把“走出去”作为基本工作内容和重要发展战略来考虑,并把它纳入出版社长期发展的战略规划之中。贺耀敏介绍,该社规划和制订了近期、中期和远期规划。
人大社的近期“走出去”规划,就是按照中国人民大学不断提升国际性的战略规划要求,依靠人大的学科优势和我国一批优秀的专家学者,围绕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加大“走出去”的步伐和力度;中期规划,就是要广泛联系外国出版公司,建立比较紧密的出版合作,系统、完整、准确地把中国的优秀文化成果和思想成果,中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成功经验介绍到国外;远期规划就是要力争在国外建立出版社的分支机构,成为一家跨国界、跨地域的具有世界影响的优秀出版社。
在法兰克福书展上,人大社带去了近些年出版的具有国际传播价值的图书,与圣智出版公司一同筹备了《中国图书出版产业报告》英文版首发式及有关中国出版业的报告会,与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在会展期间签署了 “蔚蓝远景”系列图书的输出协议,配合主宾国活动安排了“美丽中国”大型摄影图片的展出活动。贺耀敏感慨,无论作为一家大学出版社,还是一个出版人,都感到十分荣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