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时间是一条流动的河,除却纪念或追溯,我们已经无法让其重复或停止。唯有纪念,我们才能发现,发现时间之流所摄入的人世沧桑,唯有追溯,我们才能读出,读出昨日那积淀已久的历史悠长。 半个世纪的奔程,虽然有着正确的导航,却依然充满了艰辛的跋涉和求索,而人大出版社却将身世的苦难与文化的苦难聚于一身,在这片出版的热土上活出圣洁,传播文明的火种,将爱的希望传播到全国每一个知识的殿堂。 五十年的风波历程,半个世纪的沧桑历史,人大出版社在马克思主义研究著作的出版方面向来为学界所赞赏。众所周知,作为责任与社会良知的马克思主义,它已无可置疑地作为一份人类文化遗产积淀下来了,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它必然会对我们产生影响。正如德里达所说:“遗产从来不是一种给予,它向来是一项使命。正如我们无可置疑地是马克思的继承人那样,甚至在我们愿意或是拒绝做他的继承人之前,这项使命就摆在我们面前了,而且与所有的继承人一样,我们都在为之哀悼。尤其是我们哀悼的对象就是被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的东西。……我们是继承人,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拥有或是我们接受了这宗遗产或是那宗遗产,也不是指那些可以在一天之内就以这宗或那宗遗产使我们暴富起来的遗产,而是意味着我们所是的存在就是最重要的遗产,无论是我们喜欢它知道它,还是不喜欢它不知道它。”(【法】雅克•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德里达强调“遗产从来不是一种给予,它向来是一项使命。”,这一点甚为重要,因为作为遗产的命定继承人,对遗产的继承应当承担起“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了勇敢地承担起这种责任,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中曾经为我们作出这样的结语:它允诺给我们的不是放弃,而是相反,容许我们开辟通往某种关于作为允诺的弥赛亚的和解放的允诺的肯定性思想的道路:作为允诺,而不是作为本体论暨神学的或终极目的论暨末世论的程序或计划。我们不仅不能放弃解放的希望,而且有必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保持这一希望,而且作为有必要的坚如磐石的保持而坚持到底。 渡过潮涌潮落的颠簸,跨越峰回路转的去曲折,风风雨雨之中,人大出版社已经航行过了半个世纪的航程。时间如逝,眨眼五十年已成为过去;百花无语,硕果累累如今也已遍及天下。回首昨日的星空,我们已走得那么从容,眺望明天的雨露,我们相信我们将走得更加灿烂。五十年的辉煌已成为历史,半个世纪的新的挑战又将呼啸而出。站在世纪初的门槛,人大出版社究竟该何去何从? 我们认为恰如德里达对于马克思的重新阅读一样,我们对于人大出版社50周年的纪念虽然是一种指向过去时间的精神活动,但其时间的根本要义却是现实的当下性,是人在世间生活的轨迹,而其向往的却是敞开的未来。在这样一种无限的敞开当中,我们有必要对人大出版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保持一种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