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假冒网站的声明

图书搜索:

六十春秋耕耘学术沃土 甲子华…

新浪书会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出…

人大社:承载光荣梦想传播先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互…

我社6种出版物入选《2015年农…

追忆似水流年 品味留学人生

《大国的责任》、《梁衡红色经…

李海峰《齐白石艺术欣赏与真伪…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系列丛书”…

群众路线理论研讨会暨《人民观…

六十春秋耕耘学术沃土 甲子华…

新浪书会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出…

人大社:承载光荣梦想传播先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互…

我社3位编辑入选“全国大中专…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毛术…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人大…

《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以色列分社…

中医古籍名著编译丛书英文版签…

人大社14年5月新书快递07-《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天下文丛)》

2014年05月13日

请点击下载:

/UploadFiles/XXGL/2014/5/人大社14年5月新书快递07-《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天下文丛)》.doc

 

书名: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天下文丛)             
书号:978-7-300-18553-8
著者:陈先达
责任编辑:符爱霞 罗晶
成品:160*230页数:371
纸张:70克玉龙胶
装帧:平装
出版时间:2014-04-30
定价:49.80元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本书卖点
本书是作者八十岁开始不再上大课后,与学生散步时“谈天说地,论古道今”所成,故称为“聊出来的书”。
本书中既有对人性问题的探索,也有对历史问题的求解,既有对命运问题的省思,也有家国情怀和对社会问题的倾心关注。大到世界革命,小到同性恋。问题广泛,五花八门,却处处不离哲学。
作者自嘲是“马路哲学”,其实是传道授业的一种方式。散步聊天可称为除课堂教学外的另一种教学方式,其中不乏思想的火花。

◆ 读者定位
1、 哲学研究者
2、 哲学爱好者

◆ 作者简介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毕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5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1956年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主任、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校务委员,北京市哲学学会会长、北京市社科联顾问,第三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哲学组组长、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名誉会长。现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从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著有《陈先达文集》(六卷本),哲学随笔系列《哲学心语》《回归生活》《宜园杂论》《史论拾零》等。著作和论文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两次)、教育部优秀著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特等奖和吴玉章著作奖等多种奖项。

◆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聊出来的书。作者八十岁以后,不再上大课,学生知道其喜欢散步,路线又比较固定,所以经常与作者在路上“偶遇”,与作者一起散步聊天。谈天说地,论古道今,即成此书。书中既有对人性问题的探索,也有对历史问题的求解,既有对命运问题的省思,也有家国情怀和对社会问题的倾心关注。大到世界革命,小到同性恋。问题广泛,五花八门,却处处不离哲学,每每有思想火花的迸发。作者自嘲是“马路哲学”,其实是传道授业的一种方式。

◆ 简要目录

  目录
  
  第一章 人性的观察
  1.谈人/
  2.谈我/
  3.谈头脑/
  4.谈眼睛/
  5.谈坐/
  6.谈人情/
  7.谈性情/
  8.谈庸人/
  9.谈心胸狭隘/
  10.谈焦虑/
  11.谈谦虚/
  12.谈消费/
        13.谈死/

  第二章 生活的世界
  1.谈生活世界/
  2.谈尊重生命/
  3.谈活和为了什么活/
  4.谈“使人成为人”/
  5.谈民不聊生/
  6.谈信/
  7.谈利益/
  8.谈贡献/
  9.谈识时务/
  10.谈功成身退/
  11.谈游泳/
        12.谈风雨/

  第三章 命运的省思
   1.谈人生之路/
  2.谈生命的短暂/
  3.谈命与运/
  4.谈性格与命运/
  5.谈逢时和安时/
  6.谈“另一个世界”/
  7.谈书/
  8.谈神/
  9.谈风水/
      10.谈“我深信”/

  第四章 社会的思考
  1.谈中外古今/
  2.谈“两个坚持”/
  3.谈政治与人性/
  4.谈顶层设计/
  5.谈国家/
  6.谈封建主义/
  7.谈我们社会的性质/
  8.谈资本与资产者/
  9.谈比较/
  10.谈发展的代价/
  11.谈多难兴邦/
  12.谈“民”的地位的演变/
        13.谈劳动成果/

  第五章 历史的世界
  1.谈学点历史/
  2.谈向历史学习/
  3.谈历史与史学/
  4.谈历史的世界/
  5.谈历史研究/
  6.谈历史感/
  7.谈历史的尝然/
  8.谈历史的逻辑/
  9.谈历史眼光/
  10.谈历史时间/
  11.谈历史考据/
  12.谈考古/
        13.谈古今之辨/

  第六章 文化的视野
  1.谈文化的重要性/
  2.谈文化与文明/
  3.谈文化与器物/
  4.谈文化形态与文化传统/
  5.谈民族命运与文化命运/
  6.谈思潮/
  7.谈儒教/
  8.谈道德评价/
  9.谈话语权/
  10.谈名门政治与传统观念/
        11.谈向西方学习/

  第七章 认识的解剖
  1.谈认识论/
  2.谈解释世界/
  3.谈现象/
  4.谈事实/
  5.谈观察/
  6.谈调查/
  7.谈眼睛向下/
  8.谈直面世界/
  9.谈解剖/
  10.谈概念/
  11.谈理性/
  12.谈偏见/
        13.谈伪/

  第八章 学术的价值
   1. 谈尊重科学/
  2. 谈学术性/
  3. 谈认识对象/
  4. 谈数据/
  5. 谈问题/
  6. 谈学科交叉/
  7. 谈科学技术/
  8. 谈规律性认识/
  9. 谈理与论/
  10. 谈理论的重要性/
  11. 谈理论的运用/
  12. 谈学以致用/
        13. 谈学者的社会责任/

  第九章 辩证的思维
  1.谈辩证思维/
  2.谈思维方法中的质和量/
  3.谈现象与本质/
  4.谈因果联系/
  5.谈偶然性/
  6.谈偶然性的原因/
  7.谈可能性/
  8.谈界限/
  9.谈条件/
  10.谈情理/
  11.谈黑与白/
  12.谈新与旧/
  13.谈经与权/
  14.谈有用与无用/
        15.谈借口与诱因/

  第十章 哲学的追问
  1.谈“为什么?”/
  2.谈时代精神的精华/
  3.谈哲学难题/
  4.谈哲学开窍/
  5.谈同性恋问题的哲学视角/
  6.谈哲学的现实性与超现实性/
  7.谈改变自我/
  8.谈人类世界/
  9.谈自然界的优先地位/
  10.谈物质恐惧症/
  11.谈地形与地图/
  12.谈格言/
  13.谈用书难/
  14.谈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大贡献/
  15.谈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本性/
  16.谈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死东西与活东西/
  后记/
    
◆ 上架建议
哲学
书摘

  
  八十岁以后,学院领导照顾我,再也没有让我在教室里上大课了。学生知道我喜欢散步并且比较准时,路线也固定,他们喜欢和我聊天,有时特意站在我必经之路等着我,陪我散步聊天。下面记下的一些感想式的东西,其中有些是学生们散步时向我提出的问题,我边走边随口说说。如果我觉得有点意思,会回来翻翻书,加工,扩充。散步是我的生活习惯。另外,学生也会到我家里,谈些哲学问题。学生走后,我也会把谈话内容经过加工后敲在电脑里。这些东西是我晚年生活的一部分。
  “教学相长”,的确如此。学生年轻,思想比我敏锐,从网上知道很多东西。他们过的是集体生活,彼此交谈也会产生许多想法和问题。交谈并不是负担,而是一种思想交流,彼此受益。边走边聊,也可算是除课堂教学外的另一种教学方式。可惜现在老师多住在校外,上课来,下课走。学生可能很长时间见不到导师。房改后校内即使有教员,也多已退休。学校,仿佛是知识交易市场,而不是教师和学生融合相处充满文化氛围的文化殿堂。这种情况是好还是不好,我也分不清。我仍然是老脑筋,我还是喜欢一个师生共处的校园,而不只是学生公寓。我们谈起北大的燕东园或什么园的名教授的故居,至今仍津津乐道,因为它代表一种校园文化。这种情况可能要成为历史陈迹了。
  我和学生谈的没有什么深奥的哲学思想,我也谈不出什么深奥的哲理。我喜欢从问题中体现智慧,喜欢能思考的头脑,而不喜欢玩弄概念,更不喜欢看不懂、听不明的道理。
  哲学思维当然需要概念,也离不开概念。但体会哲学道理,回答问题,不一定非得搬弄概念不可。纯概念式的思维往往流于空洞。中国式的思维方式更接近生活。从生活中悟出哲学道理,讲授哲学道理更深刻易懂。《道德经》中的“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比纯粹从概念上讲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更易懂。庄子以“夏虫不可语于冰,非无冰也,以其未见冰也”,说明个人生命短促带来的认识局限性,多形象、多贴切。孔子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说明世界事物的运动变化;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说明人的高尚品格应该经过实际考验。这种例子太多,中国哲学没有抽象说教和概念式演绎,而是结合生活实际,从生活实际中悟出哲学道理。我喜欢这种方式。这能真正表现一个人的哲学智慧水平,而不会使人被云山雾罩的概念弄得头脑浑浑。
  我不是否定哲学知识和哲学概念的重要性。没有概念,就没有哲学,也没有哲学思维。我只是说,我们既要有运用概念思维的能力,也要有面对现实通俗讲解、从问题和对问题的回答中体会哲学的能力。如果离开概念就不能讲哲学,正如没有讲稿就不能说话一样,只能说是智慧的欠缺。
  哲学追求的是智慧,是关于智慧之学。学习哲学,当然要重视学习哲学史,而哲学史往往同时是概念和范畴发展史。中外历史上大哲学家的思想是他们的智慧,但对我们来说只是哲学史知识。知识是别人的,而智慧必须是自己的。知识可以学习,而智慧必须内化为自己的血肉和灵魂,变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变为自己应时处理和观察对象的思维能力和决断力。有哲学史知识的人不一定有智慧,像熟读兵书的赵括,拥有太多的兵书知识但无用兵的智慧,一上战场就一败涂地。一个善于玩弄哲学概念、可以有N多哲学知识的人,不一定是有哲学智慧的人。
  古代哲学家有对话体,对话体也可以看作聊哲学。我们先圣孔子的《论语》也是对话,其中也有闲聊的东西。你看其中不少师生对话,仿佛在聊天。《论语》中记载孔子与学生子路、曾点、冉有、公西华在一起聊,要他们各言其志,师生聊得很热闹,像是一幕折子戏。当其他学生说完远大志向后,孔子听到曾点的志向是春游:“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哪里像上课,仿佛是朋友聊天,这多好。孔子因才施教无愧为“万世师表”。
  我总以为,课堂听、课下聊,各有长处。听,是接受;聊,是对话。听,可得到一些知识;聊,才能碰出思想火花。有时,聊胜过上课。“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看来古人也有主张聊的。

人大出版社天猫旗舰店 | 书香缘电子书店 |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网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中国一考网 | 教研服务网络 | 人大社内网 | 友情链接
京ICP证130369号 新出网证(京)字0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1号  有网站下载或登录的问题请联系:010-62515491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62514760 E-mail:club@cru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