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搜索:

中国当代文艺思潮(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

作  者:陆贵山

出版时间:2002-06-20 字  数:490 千字
书  号:G0851 ISBN:7-300-04065-9
印刷时间:2002-06-20 包  装:平
印  次:1-3 开  本:16

定价:¥32.00

 

查看评论摘要
请购买图书或索要图书库存目录的,联系网上书店http://club.crup.com.cn,联系电话:010-82501766

教 学 资 源

开放资源(在本站注册后即可使用):
  • 热门资源中国当代文艺思潮PPT
  • 内容简介

      本书力图从横向上把握思潮论,立意是强调思潮论,以思潮论的带动统摄思潮史。本书以中国当代文艺思潮存在的基本事实为出发点,以新时期的思潮为主,以建国后的17年的思潮为辅,力求勾勒出中国当代文艺思潮的状况,如本体论、价值论、人本主义、新历史主义、后现代主义通俗文艺、文艺批评等文艺思潮。本书注重在理论上把握文艺思潮的系统性,努力从多角度尽可能完整展示和深入剖析中国当代特别是新时期以来的文艺思潮,在论述中力图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让事实说话,依托和注重实践,有意识地从文艺理论,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的结合中全面把握中国当代文艺思潮。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序 言
     导 论 文艺思潮的基本概念 
     第一章 本体论文艺思潮 
    第一节 西方文艺学范畴的“文艺本体论” 
    第二节 当代中国文坛的“文艺本体论”话语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 
     第二章 主体论文艺思潮 
    第一节 文学主体性的迷失与复苏 
    第二节 关于文学主体性的学术论争 
    第三节 文学主体性的退化与深化 
     第三章 生产论文艺思潮 
    第一节 生产论文艺观的历史性出场 
    第二节 艺术生产理论的渊源和流变 
    第三节 全面理解艺术生产理论 
    第四节 艺术生产理论与实践的误区 
     第四章 价值论文艺思潮 
    第一节 价值论文艺思潮的历史变迁 
    第二节 文艺丰富价值的全面展开 
     第五章 人本主义文艺思潮 
    第一节 中国当代人本主义文艺思潮的话语资源 
    第二节 中国当代文学与人本主义思潮 
    第三节 中国当代文学与“人文精神” 
     第六章  现实主义文艺思潮 
    第一节 现实主义文艺思潮的历史演变 
    第二节 新时期以来的现实主义思潮 
    第三节 现实主义的思想内涵和基本特征 
    第四节 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艺思潮评析 
     第七章 自然主义文艺思潮 
    第一节 自然主义文艺思潮的思想渊源 
    第二节 新时期文学思潮中的自然主义 
     第八章 现代主义文艺思潮 
    第一节 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起因 
    第二节 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主要表现 
    第三节 关于现代主义的论争 
     第九章 形式主义文艺思潮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形式的基本观点 
    第二节 形式主义理论的历史检视 
    第三节 新时期形式主义文艺思潮的发展轨迹 
     第十章 非理性主义文艺思潮 
    第一节 非理性主义文艺思潮的涌起和演变 
    第二节 文艺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
    第三节 非理性主义的文艺观念和文艺创作 
     第十一章 新历史主义文艺思潮 
    第一节 新历史主义文艺思潮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现实语境 
    第二节 新历史主义文艺思潮的思想内涵和基本特征 
    第三节 新历史主义文艺思潮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效应 
     第十二章 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 
    第一节 体现西方文化主导性的社会文化思潮 
    第二节 中国文化批评中的后现代主义话语 
    第三节 中国新时期后现代主义文本的解读 
     第十三章 通俗文艺思潮 
    第一节 通俗文艺思潮的流变 
    第二节 通俗文艺思潮的特征 
    第三节 通俗文艺思潮的误区 
     第十四章 文化批评思潮 
    第一节 批评主体文化意识的自觉 
    第二节 文化批评与外域文化 
    第三节 批评主体的文化取向 
     后 记 

    精彩片断

      (二)历史归纳的分期论
      即使公认属于文学思潮的概念,其本身却又往往不只是文学思潮的范畴,诸如“浪漫主 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象征主义”等等,它们同时又可以指文学流派、文学风格、文学运动、文学创作精神或创作方法。它们之间有联系,有时甚至重合交叠,但不能等同。要把握文学思潮的本质,首先应当将文学思潮这一概念与同属文学范围内的其他概念区别开来。为此,必须研究和确定文学思潮概念的理论性质。可以称为文学思潮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等等,与文学流派、文学运动一样,从发生学的意义上说,是一定时代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属于历史的范畴;而作为创作方法、创作精神、创作风格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等等,则是可以在历史上反复出现的 。因此,前者是历史的具体的文学史的时期概念,后者是逻辑的抽象的文学类型学术语。美籍学者韦勒克在20世纪40年代就曾明确地指出,文学思潮的概念,例如“浪漫主义”,“不是一个理想类型或一个抽象模式或一个种类概念的系列”,而是“一个以埋藏于历史过程中 并且不能从这过程中移出的规范体系所界定的一个时间上的横断面”,也就是一个“时期” ([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1版,306~307页,北京,三联书店,1984 。)。文学思潮作为时期概念,不能像逻辑学上的类型概念那样被规定,“因为一个时期是被文学规范系统控制的一段时间。这样,时期仅仅是一个调节性的概念,不是一种必须被直觉到的玄学本质,当然也不是一个纯粹随意的语言学标签”([美]韦勒克: 《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的概念》,1版,28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
      我们应该把文学思潮理解为“一种‘包含某种规则的观念’(regulative idea)一套规范、 程式和价值体系,和它之前和之后的规范、程式和价值体系相比,有自己形成、发展和消亡 的过程”([美]韦勒克:《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的概念》,1版,254页,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尽管不能排除“新批评”学派背景的形式主义理论立场对韦勒克的学术研究的影响,但在关于文学史方法研究中对文学思潮概念性质的理论定位这一“局部”上,应当承认,他的观点虽然是建立在主张“内部研究”的“以文学为中心”的理论基础上,然而由于符合文学史本性,而且并未完全排除外部因素对文学发展的影响,故立论的深刻显而易见,可以澄清文学思潮研究方面所存在的许多理论混乱,具有不可估量的方法论价值。韦勒克的看法至少有三点值得我们高度重视。(1)文学思潮属于历史性范畴;(2)文学思潮是历史的自然存在,不能等同于逻辑抽象的类型、种类概念,只能为人们所描述、分析和鉴别,不能像具有假定性、人为性的类型概念那样,给定一个明确的终极定义;(3)文学思潮作为时期概念,主要是指被某种“文学规范系统控制的”“一个整体的观念体系”。这三点对开展文学思潮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从原则上说,文学思潮作为历史性范畴和作为类型学概念不能相混淆,但文学思潮中的“历史”内涵和“逻辑”内涵实际上并非水火不能相容。尽管文学思潮属于特定时代的历史范畴,文学思潮是历史地产生的,但也是历史地发展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同样随着时代和历史的进步而演变,相应地改变着自己的形式和内容,并被赋予了新的历史生命。自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产生之后,任何一个时代都存在着相应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因此,不能只限于从发生学的意义上理解文学思潮,还要从发展学的意义上把握文学思潮。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探索和驾驭文学思潮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洞察一定时代和历史条件下的文学思潮所体现的“文学规范系统”或“完整观念体系”的思想艺术内涵。
      对文学思潮概念理论性质的定位,苏联学者波斯彼洛夫的观点与韦勒克的看法基本一致。他在1978年出版的《文学原理》中明确地将“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视为文学发展的“阶段”。他认为:“浪漫主义是相应的文学思潮的总和,是某种历史具体的和不再重复的东西;而浪漫主义精神是反映在艺术创作中的感受的激情,是一种更为普遍的历史上重复出现的类型学上的现象。”([苏]波斯彼洛夫:《文学原理》,1版,27页,北京,三 联书店,1985。)波斯彼洛夫通过对欧洲文学史发展的几个阶段的考察,尤其是在对公认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等文学思潮的研究中,对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的关 系、文学思潮产生、形成的基本规律、文学思潮的主要特征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韦 勒克的观点有所深入,并且更具体化,可以视为对韦勒克观点的一种发展。波氏认为,在古 典主义之前,任何一个民族文学中都没有形成过文学思潮。只有到了17世纪的法国,才出现 了古典主义文学思潮。他的理论所强调的是作家集团创作的理论自觉。他说:“文学思潮是 在某一个国家和时代的作家集团在某种创作纲领的基础上联合起来,并以它的原则为创作自 己作品的指导方针时产生的。这促进了创作的巨大组织性和他们作品的完整性。……是创作 的艺术和思想的共性把作家联合在一起,并促使他们意识到和宣告了相应的纲领原则。”([苏]波斯彼洛夫:《文学原理》,1版,173页,北京,三联书店,1985。)波氏的这段话说明了文学思潮的主要特征:(1)文学思潮是从特定时代的特定国家的作家集团的创作中体现出来的;(2)文学思潮具有巨大的创作组织性和促进作品的完整性的功能;( 3)文学思潮有共同的创作纲领;(4)创作的艺术和思想的共性促进作家的联合和自觉,使共同的创作原则得以确立。共同的创作纲领的形成是理论自觉的标志,是创作组织性的来源。 因此,具有共同的创作纲领是文学思潮的主要标志和基本特征。波氏认为,文学思潮是指“某个国家和时代的那些以承认统一的文学纲领而联合起来的作家团体的创作”,“文学流派 ”则是“那些仅仅具有思想和艺术的共性的作家集团的创作”(同上书,175页。)。共同的创作纲领不仅包括文学手法和艺术技巧的理论,还应包含创作内容,“创作内容方面的一些原则通常在其中占首要地位”。例如法国古典主义者从古代文学作品中寻找各种体裁的范例,认定体裁首先是内容的现象,然后才是形式的现象。“感伤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纲领中居首位的是作品的激情特性,“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纲领中,则是艺术地反映生活的特性占首要地位。(参见上书,173页。)波氏把作家集团创作的理论自觉性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作为文学思潮产生与存在的重要标志。这种理解可视为对韦勒克关于文学思潮概念所标举的“文学规范系统”或“完整的观念体系”的一种具体阐释。
      波斯彼洛夫以有无明确的共同创作纲领作为判别和界定文学思潮的重要尺度,无疑是依据于对欧洲文学17世纪以来的几个阶段的文学思潮现象的历史考察,从而建立了一个文学思潮的理想模式。但他将这种模式绝对化、普遍化,完全看不到文学思潮历时形态的变化和共时形态的差异,更没有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中的文学思潮所可能具有的不同模式,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偏概全的理论缺陷。
      波斯彼洛夫的文学思潮理论在中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中国大百科全书》对“文学思潮”条目的阐释,基本上采取了波斯彼洛夫的观点。但由于他的文学思潮的理论来源本身基于一种不可靠的局部归纳,不能不使其科学性受到局限。如用他的理论模式作为衡量文学思潮的权威性尺度,必然引起理论混乱并激起对“欧洲中心论”的反感。

    书评

    其他

     

     

     

    热 门 图 书

    2010年考研英语必备
    作者:王长喜
    定价:¥48.00
    国家司法考试必读法律法规汇编(人大司考丛书)
    作者:北京万国学校
    定价:¥98.00
    北京地区成人本科学士学位英语统一考试词汇必备
    作者:刘本政
    定价:¥22.00
    发展保险事业 构建和谐社会——深度开放下的中外保…
    作者:张洪涛
    定价:¥48.00
    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中国的战略选择(中国资本市场…
    作者:吴晓求
    定价:¥78.00

    作者其他图书

    中国当代文艺思潮(第二版)(21世纪…
    作者:陆贵山
    定价:¥38.00
    唯物史观与文艺思潮(国家社会科学基…
    作者:陆贵山
    定价:¥38.00
    文艺理论与文艺思潮
    作者:陆贵山
    定价:¥29.80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第四版)(…
    作者:陆贵山 周忠厚
    定价:¥38.00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第三版)(…
    作者:陆贵山 周忠厚
    定价:¥33.00

    相 关 图 书

    [err:标签"书籍内容页相关信息_关键字"数据源读取错,原因:必须声明标量变量 "@itemId"。]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网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中国一考网 | 教研服务网络 | 商学在线 | 友情链接
    京ICP备10054422号 新出网证(京)字0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1号  有网站下载或登录的问题请联系:010-62515491
    邮编:100080 电话:010-62510566 传真:010-62514760 E-mail:club@cru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