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我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致力于小说的写作、文学作品的编辑和批评。我一直严肃地对待小说创作,现在依然如此。小说在我们的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小说给很多读者提供了他们所了解到的唯一的人生哲学;小说给他们建立了伦理观、社会准则和物质标准;小说肯定了他们的偏见或开放了他们的头脑,使他们能够接纳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小说给很多读者提供了他们所了解到的唯一的人生哲学;小说给他们建立了伦理观、社会准则和物质标准;小说肯定了他们的偏见或开放了他们的头脑,使他们能够接纳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毎一本被广泛阅读的书籍的影响力都是难以估量的。如果它哗众取宠、劣等、低俗,则我们的生命在阅读中会因为它所设定的低俗标准而变得贫瘠;如果它是一本真正的好书,思想表达诚实,写作态度诚恳,虽然极少遇到这样的好书,则我们都会因为它而彰显生命的高贵。电影并没有削弱小说的影响力。相反,电影扩大了小说的领地,把已经在读者中流传开的思想传播给了那些因为年纪太轻、没有耐心或没有能力读书的人。
所以我不会因为认真地写出小说作家遇到的困难而道歉,但是我会为两年来我没能为作家书库添一本书而心怀歉意。在我自己学习写作的过程中,以及在我的学徒期本该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坦白地说我阅读了我能够找到的所有关于小说技巧、情节安排和人物描写的书。我虔诚地求教于各种学派的教师门下:我听过一位最时髦的新弗洛伊德派弗洛伊德把无意识看得比意识更重要,他认为人的行为动机主要来自于本能冲动,相信儿童时期对人格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讲,他认为,文学创作是作家在现实生活中未实现的白日梦,经过乔装改扮,为读者所接受;文学创作的动力是作家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层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是来自人的本能,与作家人格的形成密不可分,尤其认为作家的创作与其童年的经历有密切关系。运用心理分析方法进行文学批评主要是分析作家的精神传记、作家经历与其文学人物塑造和作品形成之间的关系。
新弗洛伊德主义不满于弗洛伊德对本能特别是性本能的过分强调,在很多方面突破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局限。他们重视青春期和成年初期的经历在人格形成上的作用,以及社会文化力量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文中提到的新弗洛伊德派大概是试图教导作者从作家的人格形成对小说创作的影响这一角度分析小说。对小说写作的分析;我倾心于一位热衷腺体理论的人,他把个性决定论看作人物创作取之不竭的源泉;我从一个人那里接受了画表格式的写作指导,又从另一个人那里学来了先列出大纲,再慢慢填充材料,进而写出一个完整故事的方法。我曾经活在文学的“殖民地”里,聆听那些已经开拓领地的作家各持己见。他们把写作或是当成一种生意、一种职业,或是(相当盲目地)称之为一门艺术。一言以蔽之,我亲身经历过时下各种写作指南的洗礼,我的书架充斥着我从未谋面的指导者的著作。
但是两年前我自己开始教授小说写作课程。此前许多年里我都在为出版社审读书稿,为一家在全国发行的杂志遴选小说,写文章、小说、小说评论以及内容更广泛的文学批评,与编辑及各种年龄的作者商讨他们的书稿。两年前,在我第一次讲课的时候,我脑子里没有多少自己的想法,讲课的内容中充斥了从大量参考书中引用的内容。虽然此前我对大多数的写作指南书已经感到失望,但直到我也加入了写作教师的行列之后,我才认识到我失望的真正原因。
我失望的真正原因在于:
一般的学生或大多数初学写作者所遇到的困难并不是小说创作技巧所能够解决的困难,他需要解决的是我能不能写的自信心的问题。
一般的学生或大多数初学写作者所遇到的困难并不是小说创作技巧所能够解决的困难,他需要解决的是我能不能写的自信心问题。多数情况下,这些初学者对此毫无觉察。如果这些初学者能够找到自己写作枯燥乏味的原因,他们可能根本就不会参加任何写作班。此时他们只是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成功的作家已经克服了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是无法逾越的困难。他们相信,所有成功的作家都具有某种神奇的力量,或者用最通俗的话说,就是某种成功的秘诀。如果他敏感而且认真,他也许会大吃一惊。他们进一步猜想,讲授写作课的教师知道那种神奇的魔力,可能会在班上透露只言片语的天机,就像芝麻开门的咒语一样。正是寄希望于听到这种秘诀,他们恭恭敬敬地端坐在教室里,认认真真地聆听一系列的课程,学习故事类型、情节设置……这些写作技巧与他们的困难毫无关系。他们会购买或借阅所有标题中带“小说”的书,他们会拜读作家讲述他们创作方法的文章。
对于上述任何一种情况,这些初学者最终都会感到失望。在第一次的导论课中,在书中的头几页,在他们所钟爱的作家文集的字里行间,一个简单的断言总能跃入眼帘:“天才是教不出来的”。他原本渺茫的希望就这样被泯灭了。因为无论他是否意识到,他正在寻找的那个神奇的魔力,就这样被那一句盛气凌人的话给摧毁了。他大概绝对不会冒昧地把自己想要用文字将他脑海中的世界诉诸笔端的莫名冲动称之为“天才之举”,他大概也绝对不会有片刻的胆大妄为的想法,把自己归为不朽的作家之列。但是大多数教师和作家好像都觉得,“天才是教不出来的”这一否定的观点必须尽早并且尽可能突然地表达出来,这才真正是让他的希望彻底破灭的丧钟——他曾经渴望听到,写作确实存在一种神奇的魔力;我认为,确实存在这样一种神奇的魔力,而且这种魔力是可以传授的。这本书的全部内容就是讲述关于作家的神奇魔力。他曾经渴望知道,有人能够引领他进入伟大作家的行列。
我相信,这本书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我相信,他的渴望是正确的。我认为,确实存在这样一种神奇的魔力,而且这种魔力是可以传授的。这本书的全部内容就是讲述关于作家的神奇魔力。
第一章 四种困难
写作障碍之一:他们被宣判根本不适合写作。对于有些人,写作的强烈愿望克服了他们不得不经历的羞辱感;但是有些人就退缩到现实生活中了,找不到创作的出路,闷闷不乐、挫败沮丧、心神不宁。我希望,本书能够说服那些犹豫不决,徘徊在要放弃写作还是要另谋出路之边缘的人。
在我的亲身经历中,有四种困难不断重复出现。向我咨询这四个问题的人远远多于要我帮助他们解答小说结构、人物刻画等技巧问题的人。我想,每一位教师都听到过对同样问题的抱怨,但是教师自己很少动手写作,他会因为这不属于他的专业范畴而轻易回绝这些问题,或者把这些问题看做是那个受此困扰的学生没有真正天赋的证据。
然而正是最明显地具有天赋的学生才会受到这些问题的困扰。他们越是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受到的危险好像也越大。那些尚未崭露头角的记者或受雇的低俗作家很少需要这类帮助。然而写作指导最常见的目标是讲授小说写作中学了就忘的技巧,而艺术家遇到的困难却被拒绝或忽略。
写作本身的困难:要不要写作
第一个问题就是写作本身的困难,即要不要写作。如果一个人必须首先确保自己内心丰富、才思泉涌才会为人所知的话,那他根本就不会开始写作。如果他不能轻而易举地写作,那他就是选错了行业。这种结论完全是胡说八道。如果老师有理由说,他在这个学生身上看不到任何希望,那么在他这样说之前,有更多的理由应该仔细追究写作本身的困难。
困难的根源可能是年轻和自卑。有时候,正是因为害羞才阻碍了才思的涌动。通常来说,这产生于对写作的误解,或者是因为顾虑太多而形成的尴尬。对于初学者,他也许会虔诚地等待他曾经听说过的神圣的灵感之火准确无误地燃烧;他也许会由衷地相信,神圣的灵感之火只能通过偶然的火花点燃。
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困难先于任何关于故事结构或情节安排之类的困难存在。除非作家能够接受帮助,克服这个困难,否则的话,很可能他根本就没必要接受任何写作技巧上的指导。
“一本书作者”
第二个问题是一般的外行人都不会相信的,那就是早期成功过的作家难以重复他的成功。无论什么时候遇到这个问题,都可以用一句行话来解释:这种作家我们称之为“一本书作者”。他通过写作完成了自传的一个片段,释放了他对父母和个人经历中的某种精神压力。他已经得到了解脱,难以再重复他的经历。但是很明显,他不认为自己是“一本书作者”,也不会认为我们不应该再期待他再有佳作问世。
再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小说都是自传性质的。然而总有一些幸运的作者能够继续将他们经历中的部分内容不断加工、重组,再现为一系列的、长长的、令人满意的书和故事。是的,他这样想是对的:他的创作突然停滞不前,这是一种病症。通常情况下,这种病症可以得到缓解。这样的想法也是对的。
很明显,如果这个作家取得过当之无愧的成功,那就说明他对写作的技巧已经掌握,还可能知之甚多。他的问题不在写作技巧,除非是偶然的运气,关于创作技巧的咨询和建议也不会帮助他打破僵局。在某种程度上,他比学不会流畅写作的初学者要幸运,因为至少他已经证明了自己有能力运用文字进行令人印象深刻的表达。但是他对于自己不能重复成功感到焦虑,这有可能演变为丧失自信,任由这种情绪继续发展下去,甚至会导致他感到真正的绝望。结果很可能是:一位优秀的作家就这样消失了。
间歇性的作家
第三个问题是前两个问题的综合:这种作家要经过恼人的长期间歇才能重新进行非常富有成效的写作。我教过一个学生,她的成果是一年一个短篇小说——这无论对于体力、生计,还是精神的满足来说,都是远远不够的。对她来说,那些写不出作品的间歇时间是一种折磨;直到她能再次写作,这期间的世界就是一片荒漠。每一次她发现自己不能写作的时候,她就认定自己再也无法复制她的成功。在第一次会面的时候,她几乎让我也相信了这一点。但是当一个周期结束之后,她总是又能重新写作,而且写得很好。
这个例子也说明,这是一个任何写作技巧指导都无法解决的困难。那些遭遇这种困难的人饱受沉默间歇之苦,没有一个想法、没有一个句子会不可抗拒地浮现在脑海。他们一旦打破坚冰,仍然可以像高超的艺术家和娴熟的匠人一样写作。对这种困难的根源,咨询教师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以便给出相应的建议。
再次说明,造成这一现象的背后原因是:等待灵感火花迸发的依赖心理。通常情况下,这样做是为了追求完美的、理想的结果,就像总也等不到天光大亮一样。有的时候(但是很少会这样),这是一种微妙的虚荣心在作怪,容不得半点被拒绝的冒险。在预先没有十足把握写出大受欢迎的作品时,他宁愿不写。
不均衡的作家
第四个困难实际上是涉及技巧方面:没有能力为一个生动但不完美的故事安排一个成功的结尾。遇到这种困难的作家经常能够写好故事的开头,但是写了几页之后就发现,他难以驾驭故事的发展。或者他们会把一个好故事写得枯燥乏味、干涩单调,以至于失去了它所有的优点。有时候他们不能为主要情节找到充足的发展动力,故事因而难以为继。
的确,那些处在这一关口的人可以通过学习结构安排、学习各种叙述形式以及阅读帮助他跨过这道坎的、枯燥乏味的“创作秘籍”来得到极大的帮助。但即使是这样,真正的困难在他遇到故事形式的问题之前也早就存在了。
这种作者还不具备足够的自信,不相信自己能把故事写好;或者他没有经验,不知道他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会如何行动;或者他太害羞了,不能够全面充分地、满怀激情地面对现实人生,而这恰恰是一个作家在进行创作时应有的态度。如果一个作家接连写出来一个又一个单薄的、拘谨的、情节突兀的故事,很明显他需要更多的指导,而不只是单纯批评他写的故事。他必须尽快学习,相信他自己对故事的直觉;学习在故事叙述当中适度放松,直到他对这一领域的大师们的那些灵巧技艺能够熟练掌握,运用自如。所以无论如何,这种困境是作家个性方面的问题,而不是他写作技巧方面的缺陷。
不是技巧方面的困难
以上是作家在写作生涯开始时期最经常遇到的四种困难。
几乎每一个购买小说写作指南,或学习短篇小说创作这门课程的人,都会遭遇到其中的一两种困难。只有克服了这些困难,他们才能够从日后对他们大有帮助的写作技巧训练方面获益。有时候写作者们受到课堂氛围的激励,在上课期间会写出很好的故事。但是一旦那种激励不存在了,他们就会停止写作。
真正热切地想要写作的人多得令人吃惊。很多人甚至不能完成课堂上布置的写作练习。但是他们依然心怀梦想、年复一年地参加写作课学习。很明显,他们一直在寻求尚未得到的帮助。很明显,他们充满渴望——准备好尽其所能地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从那些初学者的课堂里脱颖而出,置身于成果丰硕的作家之列。
第二章 作家是什么样的人
培养作家气质
首先,成为作家主要是培养作家气质。时下在循规蹈矩的人看来,“气质”这个词本身就值得怀疑。所以我紧接着说的是,这本书绝对不是(所有的想法中没有任何一部分)要反复灌输一种让人疯狂的、放纵不羁的波希米亚式生活方式 波希米亚原是对捷克西部地区的旧称。历史上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是吉普赛人的聚集地。波希米亚人热情奔放,浪迹天涯。波西米亚式生活方式成为流浪、自由的代名词。,或者是要把神经质的、情绪化的异想天开 确立为作家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恰恰相反,
情绪化和乱发脾气,当它们确实存在时,正是艺术家的个性有了偏差、要误入歧途的症状——这样会导致精力浪费和情绪消耗。
我之所以说“当它们确实存在时”,是因为尽管大多数普通人都相信,傲慢唐突的白痴行为是艺术家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实际上除非亲眼所见,这种行为是不存在的。普通人听说过许许多多艺术家的故事,他很可能相信,一个人一旦以“诗人”标榜自己,这种“诗人执照”就好像意味着其有权利忽视任何一个对自身不方便的道德准则。
普通人对于艺术家的看法如果不影响那些立志写作的人就没有关系。否则的话,这会让他们改变自己的意愿和本来比较好的品性。在艺术家的生活中确实有某些可怕的、危险的东西,我们把有些自我意识看成是有害的麻烦制造者。人们之所以对艺术家有那种普遍的看法,原因就在于他们看到太多此类的证据。
“性格分离”并不总是心理变态
我们都读过不少周日版的“特刊故事”、杂志文章和大众普及版的心理学书籍。所以,对“个性不合群”这类词汇,我们的第一个直接反应是避之唯恐不及。不少读者对人的大脑构成一知半解。在他们看来,一个人具有双重人格,一定是个不幸的家伙,应该被关进精神病院。或者按照他们觉得最幸运的说法,这是个稀奇古怪、歇斯底里的角色。
然而每一个作家都是具有双重人格的非常幸运的那一类人。正是这一事实使他成为一个让人费解、饱受折磨和喜怒无常的角色,而芸芸众生则会因为自己至少拥有完整人格而自鸣得意。但是认识到你的性格不止一面并不会招来流言飞语和危机四伏。
那些天才作家都开诚布公地承认他们具有双重或多重人格。
循规蹈矩的人总是在埋头走路,而天才则神思飞扬。只要天才了解它的作用方式,改变自我、另一个自我或者更高级的自我等等想法总会不断出现。对此,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已经给出了充足的证明。
第三章 表里不一的好处
意识与无意识
无意识是害羞的、难以捉摸的、不易控制的,但是学习利用它,甚至引导它,则是可行的。意识是爱管闲事的、固执己见的、高傲自负的,但是通过训练,使它臣服于先天的禀赋则是可能的。
但是通过尽量隔离我们头脑中这两项不同的功能,甚至通过有意地把它们当成同一个头脑中两个独立的人格特征,使之不与现实混淆,却使我们的自我教育受益良多。
躲进现实面具背后
你天真无邪的双重性会给你带来的第一个好处是:清除你和世界之间显而易见的障碍,你真实的自己躲在现实的面具背后,可以按照你自己的节奏发展你的艺术创造力。
一般人要么写得太多,要么写得太少,都不足以形成对作家生活的正确看法。这很不幸,但是对于有人竟渴望通过“把文字串在一起”的写作赢得名声和谋取生计的想法,没有想象力的人会感到不可思议地可笑。当一个他认识的人声称自己通过写作发表了对世界的看法,他觉得这很自负。他会对这种自负的行为进行无情的挖苦和嘲讽,以示惩戒。如果你觉得有必要奋然而起,试图纠正这种没有想象力的态度,你就得忙活一辈子。但是这样的话,除非你有无穷无尽的精力,你将不会再有充足的力气用于写作。
还是那个无聊的人,对于成功的作家则会表现得幼稚而冲动。看到成功的作家他会肃然起敬,但是他也会很不舒服。他似乎觉得,只有巫术才能把和他同类的一个人变得如此聪明绝顶。他自愧不如,不再大呼小叫,或者根本就不再理会。如果你惹上了他,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写作源泉受到了堵塞。这是一个低俗的劝告,但是我无须道歉。这个劝告就是:瞄准你的目标前进,否则你就会惊醒你的猎物。
第五章 约束无意识
首先,你必须教导无意识按照写作的需要流动。心理学家会谅解我们这么轻率地说要“教”无意识做这做那。对于所有的意图和目的而言都是这样的。若用不加修饰但更准确的说法,
成为作家的第一步就是要约束你的无意识,让它为你的写作服务。
朝不费劲的写作努力
写作需要平时用不到的肌肉,也需要忍受孤独和静寂。就像我们经常听说的那样,如果你想写小说,练习新闻写作是个不错的开始。新闻记者的生涯确实能教会你两点。这两点是每个作家都需要学习的——一是无须疲惫不堪也可以写很长时期;二是如果一个人能够克服第一波疲惫,他就发现了精力无穷的源泉,即达到了著名的“第二次高峰”。
打字设备已经使得作者的写作比过去用鹅毛笔和钢笔写作要困难、冷酷和生硬许多。无论机器带来了多大的方便,毫无疑问,在打字中需要肌肉劳动;任何一个作者都会告诉你,在长时间写作之后胳膊会僵硬和疼痛。再者,键盘的敲击声肯定会分散注意力,看着一个个字母键像舞蹈一样跳动也一定让人紧张。但是也可以交替使用手写和打字,这样肌肉紧张就不会让你写作速度减慢或让你无法写作下去。
所以,如果你打算充分利用丰富的无意识,当无意识异常活跃的时候你必须学会轻松而流畅地写作。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方法是:比你习惯的起床时间早起半小时或一个小时。尽可能地早起——不要说话,不要读报纸,不要抓起你前一天晚上放在身旁的书来读——立即开始写作。想到什么写什么:昨夜的梦,如果你还能记得的话;前天的活动;真实的或虚构的谈话;对意识的检查。将清晨的记忆快速而不加评判地写下来。你写得好坏或有用与否并不重要。事实上,在这种素材中你的发现会比你预期的更有价值。但是现在你的基本目的不是写出不朽的文字,而是写下任何文字,只要不是一派胡言就行。
再次重申,你现在做的其实是在半睡半醒和彻底清醒之间,锻炼自己进行纯粹的写作。即使你写下的段落乱七八糟,你的思想模糊不清或不切实际,你的念头混沌难解,那也无碍这种练习的成功。忘掉有人会批评你;要知道,除非你愿意示人,没有人会看到你现在写的东西。如果可以,你就坐在床上写在笔记本里。如果这个时间段你能打字写作,那就更好了。只要你有时间,尽可能地多写,或者一直写到你筋疲力尽。
第二天早上重新开始,不要重读你已经写下来的东西。记住:一定要在你没有进行任何阅读之前进行写作。这一规定的目的以后你会清楚,现在你所需要的只是做这样的练习。
第六章 按时写作
当你将上一章的建议付诸行动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自己比以往更像一个地道的作家。你会发现,你现在想要把当天的经历诉诸文字,想预先看到你如何运用一则趣闻或一段生活插曲,想要把粗糙的日常素材变成小说的形式,而此前你只是把写作当作偶尔为之、断断续续的事情,写作时间也没有保障;或者只是在你觉得你有了一个把握十足的故事时才动笔。现在这样做更有连续性。
教会自己在一个特定时间段内写作。
在你达到这种境界的时候,你就为下一步做好了准备,即教会自己在一个特定时间段内写作。最好的做法是这样的:
开始写作
你穿好衣服之后独自稍坐一会儿,想想这一天要做的事。通常你会相当准确地知道你需要做什么,可能做什么;至少你可以想到几个你可以自由支配的大致的时间段。这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十五分钟就足够了。如果特别想要的话,几乎没有一个上班族在忙碌的一天中挤不出这十五分钟的时间。自己决定你要用来写作的这段时间,因为你打算用这段时间来写作。比如说吧,如果下午三点半你的工作能够结束,那么四点到四点十五分这一段时间你就可以 毫无顾虑地划归自己支配。
那么在四点钟你要开始写作,不管发生什么事,你都要坚持写作十五分钟。当你下定决心要这么做的时候,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或者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你的承诺事关荣誉
下面这一点至关重要,重要到如何强调都不过分:你既然决定四点开始写作,那么一过四点你就必须写作!不要找任何借口。如果到了四点,你发现自己还在和别人谈话,你必须脱身,信守承诺。你的承诺事关荣誉,必须严格认真地履行。
你既然决定四点开始写作,那么一过四点你就必须写作!不要找任何借口。如果到了四点,你发现自己还在和别人谈话,你必须脱身,信守承诺。你的承诺事关荣誉,必须严格认真地履行。
你自己已经做出了承诺,那就决不能退缩。如果你必须在那个时间从你朋友的头顶上爬过去,那也要义无反顾;下一次你就发现自己已经做出了努力,不会再陷入同样的困境。如果你只有躲在洗衣房里才能独处,那么就到洗衣房里去,倚着墙开始写作。
就像你在早晨那样写作——写什么都行。不管内容有没有意思,不管是押韵的五行打油诗还是无韵诗;写写你对上司、秘书或老师的看法;写一个故事大纲或对话片段,或描写一个你最近注意到的人。不管写得多么缺乏连贯、马虎潦草,都要坚持写下去。如果你必须写,你就能写。“我发现这个练习相当困难”,那么写出来你认为造成这种困难的理由。一天一天地改变抱怨,直到你再也不会觉得困难。
在你选定的任何时间开始写作
你要日复一日地这么做,但是每次你都要挑选一个不同的时间。试试十一点或者午饭前后的时间。再换一个时间写作,比如在你傍晚要动身回家前的十五分钟,或者晚饭开始前的十五分钟。
重要的是在那个时间,就在那个你选定的时间,你一定要写作,你自己要清楚,当那一刻来临的时候,不要找任何借口影响写作。
当你只是读到这个建议的时候,你也许不能完全明白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当你真正开始练习的时候,你就会明白。在这样的时刻,比起前几章的练习,你内心深处更有可能出现对写作的抗拒。在无意识看来这又开始“例行公事”了,无意识不喜欢这些规矩,直到这些规矩被完全打破;对于例行公事它非常懒惰且积习难改,总是想找最容易的办法来满足自己。它喜欢随兴所至,顺其自然。
你会发现一系列最明显的障碍司空见惯似的呈现在你面前:可以肯定的是,在四点零五分到四点二十分之间写作也同样合适吧?如果你中断了一件正在进行的事,你会受到置疑,那么为何不等到那件事完了之后,你再另找十五分钟时间呢?一大早醒来你不可能预见到白天的工作会让你忙得焦头烂额,那么在忙得焦头烂额的情况下你再那样做合适吗?如此等等。但是你必须要学会对狡猾的无意识提出的种种借口置若罔闻。
如果你坚持不懈地、坚定不移地拒绝误导,你必然有所收获。无意识会突然屈服,开始让你优雅而流畅地写作。
要么成功,要么放弃
至此,我要发出你在本书中能找到的、最严肃的警告:如果你总是做不了这个练习,就放弃写作吧。你对写作的抗拒实际上要大于你对写作的愿望,迟早你都会找到其他途径释放你的精力。
这两个奇怪而专横的练习——早晨写作和预先安排时间进行写作——应该一直保持下去,直到你能够随心所欲地写出流畅的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