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为迎接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科研部、长安街读书会、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的“中国道路 世界贡献”读书会在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举行。由中共中央党校校委委员、副教育长兼科研部主任韩庆祥教授领衔,包括中共中央党校陈曙光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刘晨光副教授和中共中央党校黄相怀副研究员在内的学术团队,以《中国道路能为世界贡献什么》一书为依托,从书本到实际、从理论到实践,与现场数十位观众一起,纵论中国道路的世界贡献和世界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兼副社长刘志首先介绍了《中国道路能为世界贡献什么》一书的出版情况。他指出,该书是人民大学出版社与作者团队精诚合作、倾心打造的精品力作,是一本既体现了党校学派的学术追求和水平,又体现人大社编辑出版质量的重磅之作,值得每一位关心中国前途和国家命运的人阅读。该书也是理解、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高质量的理论读物。
活动中,韩庆祥教授强调,从1978年到现在,我们在实践上经历了“跟跑”“并跑”和“领跑”三个阶段,与此相应,我们的理论研究也经历了“理论辩护”“理论阐释”和“理论引领”三个阶段,我们应站在“领跑”“理论引领”与实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研究中国道路的世界贡献。他认为,中国道路最核心的精髓可以概括为党政主导力量、市场配置力量和人民主体力量三种力量的合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应为世界贡献具有原创性、标识性的中国理论和“中国思想家”。这样的贡献将会更长远、更根本、更深刻。当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将个人的学术使命和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为构建“理论中的中国”贡献思想的力量。
陈曙光教授认为,《中国道路能够为世界贡献什么》一书是中国学者贡献给世界的珍贵礼物。回顾1840年以来近200年的思想市场发展变化可以看出,“西学东渐”“西方话语中国化”一直占据主流。本书体现了一种理论自信,标志着近200年来中国第一次在思想市场上扭转“西学东渐”局面的努力。理论界第一次具备了将中国思想世界化的能力,具备了将中国的独创性贡献输出给全世界的理念,标志着东方与西方之间思想平衡的拐点出现,正在走向思想平衡。
刘晨光副教授指出,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中国道路,需要重点把握的是,中国道路不是别的道路,它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华大地上的发展;我们奉行的不是别的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中国道路的探索放在整个中国革命从建设到改革的历史过程来看,中国道路不仅解决了中国自己的问题,还具有世界意义,将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这表现在中国发展对于全球治理问题和经济发展问题都有自己的贡献,说明中国道路可以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黄相怀副研究员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道路的发展改变了西方看待自身的视角,也改变了西方看待中国的视角。从历史方位来看,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正经历着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的飞跃。中国道路并非横空出世,而是有新依据和自己的时空背景。中国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对于其他国家具有相当的启示意义和教育作用。目前,中国道路仍处在一个不断完善和塑造的过程之中。“四个伟大”指明了我们砥砺奋进的方向,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大格局、大战略、大逻辑,构成了当前和今后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总体框架,当然也是思考中国道路的总体框架。
四位嘉宾表示,要站在实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以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为标志和新的起点,中国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越走越辉煌,一个和平发展的中国将越来越好,并将使世界越来越好。
《中国道路能为世界贡献什么》一书为中宣部对外推广局重点任务类项目,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同时推出中文、英文、日文、法文版和俄文五个版本。作为迎接党的十九大的重点出版物,本书入选了教育部“全国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选题”。《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北京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光明网、求是网、中青网、党建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报纸和网站以及各大微信公众号纷纷登载或推送本书书讯、书摘和书评等内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本书还被中国图书评论学会选为2017年7月“中国好书”,并荣登8月“光明书榜”,读者盛赞本书是“中国学者贡献给世界的一份珍贵礼物”。